賀曉祥
大學時,我讀到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詩中“花中此物是西施,芙蓉芍藥皆嫫母”的詩句,我很不解。
大凡每一種受到人們喜愛的花,都因其諸如花型、顏色、香味、生長環(huán)境、生長季節(jié)等特性,而對應一種讓人敬仰的品質(zhì)。諸如蓮出淤泥而不染的純潔,菊不與百花爭艷的隱逸,梅斗霜傲雪俏不爭春的孤絕。那時,我還沒有見過杜鵑,不知道杜鵑有什么品質(zhì)足以讓白居易如此傾慕。
第一次見杜鵑是十六年后,我已回家鄉(xiāng),許多花花綠綠的幻想已折戟沉沙,身上的每一個細胞,不是想飛起來,而是想沉下去,找到與這方土地的血肉聯(lián)系。
挑了一個晴朗的冬日,我和朋友一起前往即將開發(fā)的牛背梁去考察。在爬過了幾面落滿了槲樹和橡樹葉子的落葉林山坡,走過了幾道巉巖錯落的山脊后,在大約1800米的海拔之上,我們終于看到了杜鵑樹。冬天落光了樹葉的山脊裸露出樹們密密麻麻赤條條的枝干和山體嶙峋的蒼顏,蕭瑟、蒼老、了無生息。這時候,蒼黛暗綠的杜鵑樹便與殘存在洼地背陰處的雪,一株兩株……一片兩片……在冬日的蒼茫里浮起來。這些綠與白在聚集、疊加、交融,像一滴水,迅速泅開來,那些墨綠彌漫了整個山川,改變了冬日的色彩和情緒。我感覺有一股熱流,從胸臆中某個地方騰地升起,迅速向全身擴散。我的淚涌上來,我不知道為什么會流淚,許是為這一天蒼白的奔波突然添上了色彩,許是為我此前懸著的某處斷崖突然找到了通途。我渾身血液沸騰,粗礪的冬日山風的鞭子一瞬間變得溫柔。
我快步向上,豁開雜草、矮樹叢和荊棘,向我面前山梁邊最近的一株杜鵑樹攀爬過去。那棵杜鵑樹比我想象的要高,有近三米,主干茶杯粗細。我仔細察看杜鵑葉,這和我在郵票上看到的感覺完全不同,它厚實油潤,深綠的葉片泛著油亮的光澤,用手摩挲,細潤光滑,像著了一層透明的油脂。葉子因為細長,葉尖一律微微向下斜傾著,低眉順目、靦腆羞怯的樣子。緊挨的幾株杜鵑樹下,還殘存著斑斑的雪痕。
此后,每當我想起杜鵑花的時候,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花,而是那一樹樹綠,它老是同雪一起浮現(xiàn),在牛背梁高海拔的山脊上,整個冬天它都和雪在寒涼中嬉戲。在我心中杜鵑先前僅僅是一株花,柔弱的花而已,現(xiàn)在,它突然之間超出了這個范疇,有了松柏、翠竹的精神意志。
從牛背梁回來后,我重新搜集了白居易的資料,試圖找到他鐘愛杜鵑花的因由。白居易以他被貶江州司馬為界,前期他信奉“達則兼濟天下”的儒家思想,無端遭貶謫使他尊崇起“貧則獨善其身”的道家思想。有關(guān)杜鵑花的詩都是他后一時期的作品。他在一首詩中寫道:“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人生如此渺小短暫,還有什么不能放下,而要爾虞我詐,營營相爭?
而杜鵑花恰在他貶謫的江州,在他蝸居的山崗、脊嶺、崖畔,“千叢相向背,萬朵互低昂。”如此不管不顧,恣肆地開放,陪伴著他孤苦、凄清的生活,照亮了他晦暗的心。這是他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對他來說,冬天里迎霜傲雪,依然蓊蓊郁郁的杜鵑葉,連同春天里“照灼連朱檻,玲瓏映粉墻。風來添意態(tài),日出助晶光”的花朵,不僅僅是杜鵑花本身,是既有著蔑視權(quán)貴的傲岸,又有著千種風情與嬌媚的紅顏知己,“漸綻胭脂萼,猶含琴軫房。離披亂剪彩,斑駁未勻妝。絳焰燈千炷,紅裙妓一行。此時逢國色,何處覓天香。”它分明是一個絕佳的美人,卻淪落深山,這和一個憂國憂民,因諷喻時弊和屢屢進諫而遭受誹謗、打擊的詩人不正同為天涯淪落人嗎。
先前意氣風發(fā),“不識時忌諱”反映民生疾苦,為正義而大聲呼喊的白居易,此時和陶淵明一樣,開始嘗到了官場的險惡。然而,白居易和陶淵明不同的是,他沒有選擇隱遁,“恐合栽金闕,思將獻玉皇。好差青鳥使,封作百花王。”他依然懷抱著美好的愿望,等待著“得水魚還動鱗發(fā),乘軒鶴亦長精神。”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