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歌是指人去世后、安葬前的夜里,亡者親屬組織的歌會,是悼念亡者的一個必須環(huán)節(jié),一般是通宵。它在山陽縣的每個村鎮(zhèn)都非常盛行,只是組織形式稍有不同,縣域的中西部是孝子在前舉著引路幡,后面跟著敲打鑼鼓的歌手,環(huán)繞著靈柩歌唱,周圍是吊唁的親友或看熱鬧的觀眾??h域東邊的漫川關鎮(zhèn)、照川鎮(zhèn)是鑼鼓歌手聚在靈堂前歌唱,稱為“坐臺子戲”。山陽孝歌有著深厚的群眾基礎,有的村鎮(zhèn)幾乎男女老幼都能唱幾句,在田間地頭往往是一人唱,幾人合。在悼亡的歌會上,經(jīng)常出現(xiàn)幾個歌手通過搶鼓或?qū)Ω桦y倒一方爭著上場唱歌的現(xiàn)象,可謂典型的“大眾文化”“草根文化”。
關于山陽孝歌的起源,筆者幾十年來糾結(jié)在這個問題之中,問詢了很多有名的老孝歌手,他們的回答是一輩一輩傳下來的,至于何時起的根發(fā)的苗實在說不清。我個人認為,大致可追溯到春秋戰(zhàn)國甚至更早的時期。理由有三:一是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有“莊子休鼓盆成大道”。莊子,春秋時期宋國人,妻子死后他把瓦盆做樂器,鼓之成韻,依棺而作歌,這應是早期孝歌的原型;二是傳說楚國的詩人屈原被楚懷王流放后,發(fā)現(xiàn)民間在祭祀時唱的歌詞粗俗簡單,便將樂曲予以加工改編,寫出不朽篇章《離騷》《九歌》任民間傳唱,以抒發(fā)懷才不遇、報國無門的情懷,這使孝歌得到完善;三是據(jù)《山陽縣志》,山陽縣境內(nèi)城東三十華里有一南北走向的鵑嶺是秦楚分界線,嶺東為楚國,嶺西為秦國,山陽接近屈原的故鄉(xiāng),應屬《離騷》《九歌》的早期傳唱地。
山陽孝歌從內(nèi)容上可分為三部分:“開歌路”“曲目演唱”和“還陽”。“開歌路”相當于序曲,包括開場白“一二三四五金木水火土,歌郎擂起三陣鼓。擂鼓三聲擺戰(zhàn)場,列位師父站兩旁。有心將鑼鼓來奉上,不知哪位是歌郎?”“歌路不是容易開,背起鑼鼓汗水來。有心開了長歌路,深更半夜怎到頭。有心開了短歌路,又怕親朋取笑我。”其次是說古道今。“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列位歌師聽心間,要把古人表一番。”再次是接“鬼神”,從何處接來,安奉在什么地方,以《五層門》為證。“曲目演唱”是重點,內(nèi)容很多,有想象、描繪神鬼世界的,如《亡人游十殿》《奈何橋》《十道黑》等;有講述父母養(yǎng)育之恩的,如《割肝記》《三娘碾磨》《女賢良》《十大勸》等;有講述老來生活艱難的,如《說老》《老來難》等;有講述傳統(tǒng)愛情故事的,如《五更英臺》《山伯訪友》《孟姜女送寒衣》;有現(xiàn)實生活題材的,如《娘子歌》《好吃老婆》《小姑賢》《高文舉審妻》等;有宣傳孝子行孝的,如《五更孝子》《孝子敬酒》《二十四孝》《雪梅吊孝》《張孝打鳳》《董仁賣身》等;有歌頌生產(chǎn)勞動的,如《十二花》《林英嘆四季》《十姐妹比功》等;也有即興對歌比賽的,如“天上娑羅什么人栽?天上娑羅王母娘栽。地上黃河什么人開?地上黃河老龍王開。什么人鎮(zhèn)守三關口?楊六郎鎮(zhèn)守三關口。什么人穩(wěn)坐釣魚臺?姜太公穩(wěn)坐釣魚臺。什么有腿不走路?板凳有腿不走路。什么無腿走九州?扁擔無腿走九州。什么有嘴不說話?茶壺有嘴不說話。什么無嘴叫喳喳?胡琴無嘴叫喳喳。”“還陽”相當于尾聲,天亮前唱,主要意思是送鬼神以及告別。“大神大將歸天堂,小神小將歸廟堂,孤魂野鬼回墳上。——眾位歌師聽我言,歌場來到歌場散,二回歌場再見面。”
山陽孝歌今后的發(fā)展可謂亦喜亦憂。喜的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孝歌被賦予新的內(nèi)涵,曲調(diào)和歌詞更為優(yōu)美感人,樂器也不斷更新提升,如歌手們自編自導的《十唱共產(chǎn)黨》,將農(nóng)民切身感受到的黨的好政策、如今的幸福生活和對黨的感激之情,由一人領唱多人迎合,發(fā)自肺腑地唱了出來,聽眾感同身受掌聲不斷。憂的是孝歌大多是口口相傳,往往以訛傳訛,缺少對歌唱題材的系統(tǒng)搜集整理,同時歌手多為中老年人,后繼乏人,長此下去孝歌將面臨失傳的危險。希望社會各界予以關心支持,使山陽孝歌這株民間文化的奇葩,在我們這個偉大的時代得到呵護、健康成長。(商洛日報 作者:寇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