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仿生眼”制造商第二視覺公司(NASDAQ:EYES)19日在納斯達克上市交易,首日股價大漲122%,盤中最高漲幅接近150%。該公司主打產品主要利用微電子設備幫助眼盲患者恢復視覺功能。在傳統(tǒng)藥物療法和外科手術難以起到明顯效果的條件下,這一全新的醫(yī)療手段被視為幫助盲患“復明”技術未來重要的發(fā)展趨勢。
新技術成就“光明使者”
第二視覺公司的主打產品“Argus II”主要用于治療外部視網膜退化,比如視網膜色素變性等。Argus II本質上是一種電子“仿生眼”,其全套裝置包括需植入患者眼球的人造視網膜、安裝在眼鏡上的微型攝像機、無線發(fā)射器和一臺單獨的微型無線計算機。工作原理是通過眼鏡內置的攝像頭捕捉外部影像,然后將信號經過無線發(fā)射器傳給植在患者眼球表面的人造視網膜上,并轉換為電脈沖信號,刺激視覺神經將信息傳給大腦。這些信號可以“欺騙”大腦,讓大腦以為患者的眼睛仍在正常工作,最終患者能和常人一樣“看到”外部世界。
據醫(yī)師稱,Argus II目前只適用于因視網膜色素變性致盲的病人,因為他們還殘存有健康的視網膜細胞和視神經,今年底會開始測試該產品在治療老年性黃斑變性致盲方面的效果。
視網膜色素變性和老年性黃斑變性是兩種主要的致盲疾病。視網膜色素變性會導致漸進性的視網膜感光細胞退化,最終造成嚴重的視覺損傷甚至致盲,目前全球范圍內約有150萬人患有此病,其中美國患者約10萬人。此外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性黃斑變性患者的數量也在增加,第二視覺公司預計全球因該病致盲的患者約有200萬,其中55萬在美國。
對于因上述疾病致盲的患者,傳統(tǒng)的藥物療法或是外科手術很難將視力恢復到正常的水平,而利用電子器件替換失去功能的視網膜,這種生物與微電子技術結合的新手段成為幫助盲患重見光明的希望所在。
不過,此類“仿生眼”提供的脈沖信號只能讓大腦產生畫質粗糙的黑白圖像,尚無法達到健康眼睛捕獲的圖像質量水平。據悉,使用Argus II的患者看到的只是物體的大致輪廓,還需要經過培訓才能更好地識別物體。
行業(yè)發(fā)展尚在起步期
過去數十年中,許多研究機構和廠商都投入到人工視覺裝置的研發(fā)領域。資料顯示,這些機構的研究方向主要分為兩類,分別是視網膜下植入和視網膜外植入。前者是將芯片植入視網膜神經感覺上皮和色素上皮之間的區(qū)域,代替光感細胞感受光線,直接利用視網膜本身的編碼和解碼機制將脈沖信號轉化為視覺。但這種技術需要外接電源裝置,手術難度高。視網膜外植入技術則是將電極陣列緊貼于視網膜外表面,用外部傳來的信號直接刺激神經細胞。第二視覺公司的Argus II屬于后者。
目前在“仿生眼”行業(yè)中,第二視覺公司尚沒有直接的競爭對手。Argus II是目前美國唯一獲得FDA批準的人造視網膜產品,也是全球首個獲得許可的此類產品,在美國和歐洲部分國家已經開始銷售。自2002年第一代產品問世至今,已經有90多個植入病例。該公司預計今年底前還會獲得加拿大和沙特阿拉伯等地的許可。
德國公司Retina Implant開發(fā)的視網膜下植入技術Alpha IMS已獲得歐洲地區(qū)的許可,預計2015年開始在歐洲進行商業(yè)化推廣,但在美國地區(qū)尚未獲得FDA許可。法國公司Pixium Vision開發(fā)的IRIS系統(tǒng)與Argus II技術路徑相似,該公司可能在2015-2016年期間向歐洲監(jiān)管方提交商業(yè)化許可。此外以色列Nano Retina和其他一些處于初創(chuàng)階段的公司也在研發(fā)相關技術或產品,但尚不具備完整的商業(yè)化體系。
第二視覺公司的招股書顯示,今年前九個月該公司收入同比增長88%至190萬美元,運營虧損1570萬美元,毛利潤率從-306%提升至-14%。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已經獲得1.24億美元投資和超過2900萬美元的聯邦直接撥款,主要用于技術開發(fā)。
本次IPO,第二視覺公司共計發(fā)行350萬股,發(fā)行價9美元,籌資3200萬美元。截至19日收盤,該公司股價達到19.97美元,市值接近7億美元。
今年下半年以來,美股市場上已有多個與眼部治療相關的生物技術公司上市,且多數公司股價表現良好。其中Ocular Therapeutix ( OCUL )自7月底上市以來上漲21%,Pfenex(PFNX)自7月24日IPO以來上漲48%,關注于老年性黃斑變性治療的Avalanche生物科技公司(AAVL)自7月31日上市以來上漲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