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木雕藝術源遠流長,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有不少初具雛形的工藝品。余姚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有長11厘米的木魚,周身雕有不等圓漩渦紋,已有7000年的歷史。戰(zhàn)國時期的木雕工藝已由商代用于制陶工藝中拍板的簡單刻紋和雕花槨板的陰刻,發(fā)展到立體圓雕工藝,如漆木鹿的造型既生動逼真,又簡括凝練,各個部位與整體和諧統(tǒng)一,刀法爽潔、明快,確為難得的戰(zhàn)國時期木雕工藝中立體圓雕的佳品。秦漢時期的木雕工藝在承襲春秋戰(zhàn)國時期木雕工藝的基礎上,又有較大的發(fā)展和提高,漢墓出土的動物木雕作品中,有馬、牛、狗、猴等。這些四足動物造型生動,身長分別在14-55厘米之間,都是以分部制作粘合而成的辦法雕制的。因為木材是由纖維細胞組成,而四足動物是由頭、身、足三部分組成,三個部分的尺寸不可能一樣大小,總體形狀是頭高、身長、足高,根據(jù)這種特定形式用整木雕制是漢代木雕工藝的一個創(chuàng)新,為木雕工藝積累了很多的經驗,這是木雕工藝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大創(chuàng)舉。經唐宋至明清,我國的木雕作品日趨完美。唐宋以后各種木雕如佛像、人像、鳥獸、雜器等,不斷出現(xiàn)。明清時期,民間木雕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蘇、廣東各地,浙江東陽木雕以浮雕見長,產品多為床飾、柜架、掛屏等,黃楊木雕以小件圓雕為主。廣東金漆木雕以鏤雕精細見稱。福建龍眼木雕飾以髹漆,古樸渾厚,多具重要藝術價值。
木雕藝術中,硬木器具首推紫檀,次為黃花梨和紅木。明代所制家具多有精美的雕飾,清代制品還有嵌犀角、象牙、螺鈿者。品種大者有書案、幾子、方圓桌、屏風等,小者有筆筒、鎮(zhèn)尺、杯、盤、碗等。此外,尚有雞翅木、楠木等,均可制為小器,除宮廷造辦處外,都城市肆有“小器作”作坊,為能工巧匠集中之地。
木雕代表了民間風格,題材內容廣泛,大致包含以下內容:一是吉祥圖案,如吉慶有余、五谷豐登、平安如意、松鶴延年、龍鳳呈祥等;二是戲曲人物、古代英雄、小說演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三是表現(xiàn)現(xiàn)實生活的題材,如耕種、收獲、桑蠶、紡線、織布、放牧、狩獵、裁縫、商賈、情愛;四是飛禽走獸,如雞、鴨、鵝、兔、豬、牛、馬、鹿、蝙蝠、魚、蝦等以及植物花卉、蔬菜瓜果之類。
木雕的分類:從應用及裝飾的角度來講,可分為建筑雕刻、家具雕刻、陳設工藝品雕刻三大類;從表現(xiàn)形式來分,有鏤空雕刻、浮雕、淺雕、立體圓雕、鏤空貼花等;因木材質地的不同,又分硬質木雕與軟質木雕兩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