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器在工藝美術(shù)品中雖然多是小器,但一器之微,往往窮工極巧,考工考史,源遠流長。在考古發(fā)掘中,由于歷史和自然環(huán)境等因素,古代不易保存,故發(fā)現(xiàn)甚少。
歷代木刻藝術(shù),大體有圓雕、淺雕、浮雕三種。甘肅武威出土的漢代木猴,刀法簡練,自然生動。唐宋以后各種木雕如佛像、人像、鳥獸、雜器等,不斷發(fā)現(xiàn)。木刻成為專門藝術(shù),應(yīng)自明代中期開始。明清時期,民間木雕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蘇、廣東各地,浙江東陽木雕以浮雕見長,產(chǎn)品多為床飾、柜架、掛屏等。清康熙、乾隆間,造辦處創(chuàng)竹黃雕刻,以黃楊木為胎,用竹之內(nèi)皮雕成各種紋飾,貼于器外,名曰“貼黃”。黃楊木雕以小件圓雕為主,廣東金漆木雕以鏤雕精細見稱,福建龍眼木雕飾以髹漆,古樸渾厚,多具重要藝術(shù)價值。
香囊就是裝香料的袋子。在香袋內(nèi)放入時令鮮花或特制的香料時,香氣自筒壁孔溢出,既能清新空氣,使人提神養(yǎng)性,又能防病、防蟲。用不同質(zhì)地的材料刻制、形式多樣的香囊,是明清時期流行的工藝裝飾器物。它的材質(zhì)有陶、瓷、銅、木、瓦、牙、角等。過去沒有香水,要朝見、要會友,就得將衣服熏香,這樣才不失禮儀。到了清代乾隆西洋香料進入中國后,這類器物才慢慢淡出。
黃楊,又名山黃楊、千年矮、小黃插百日紅、萬年青、豆板黃楊、瓜子黃楊,同屬植物細葉黃楊,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生長于山地和多石的地方,栽培供觀賞;木材堅韌致密,可供雕刻和制木梳等。產(chǎn)于我國,分布在山東、陜西、甘肅、江蘇、江西、湖北、云南、四川等地。
黃楊木在古典家具中有著很微妙也很特殊的位置。我們看到的黃楊木作品多為工藝品擺件,基本上沒有家具成品,在古典家具的使用中多用來點綴。黃楊木雕作為立體雕刻的工藝品單獨出現(xiàn),供人們案頭欣賞的時間也并不是很短,目前有實物可查考的最早的是元代的遺物,現(xiàn)存北京故宮的黃楊木圓雕人物“李鐵拐”,是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的作品,距今已經(jīng)有六百多年的歷史。
關(guān)于黃楊木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李漁稱其有君子之風(fēng),喻為“木中君子”,在他的《閑情偶寄》中更是記有“黃楊每歲一寸,不溢分毫,至閏年反縮一寸,是天限之命也。”其實這種說法在其他一些書中也有提及,比如蘇軾就有詩云:“園中草木春無數(shù),只有黃楊厄閏年。”《博物要論》中更是提到曾有人做過測試,稱閏年黃楊并非縮減,只是不長。《酉陽雜俎》中對黃楊木的采伐還有如下的記載:“世重黃楊木以其無火也。用水試之,沉則無火。凡取此木,必尋隱晦夜無一星,伐之則不裂。”這些說法多少給黃楊木披上了一件神秘的外衣,更為黃楊木作品成為人們心愛的把玩之物增添了很多情趣。
因為生長緩慢,黃楊的木質(zhì)極其細膩,肉眼看不到棕眼(毛孔),但因黃楊生長緩慢,難有大料,多用來與高檔紅木搭配鑲嵌或加工成極其精細的雕刻作品,也正因為如此,黃楊雕刻作品常被初識者誤以為是象牙制作??梢哉f,黃楊木做成大件家具極難,如果出現(xiàn),定是珍品。黃楊木的香氣很輕,很淡,雅致而不俗艷,是那種完全可以用清香來形容的味道,并且可以驅(qū)蚊。另外,黃楊木還有殺菌和消炎止血的功效。在黃楊木生長地的山民,就有采黃楊葉用做止血藥和放置黃楊樹枝來驅(qū)蚊蠅的習(xí)慣。欣賞黃楊木的藝術(shù)作品最應(yīng)用心,細細把玩,總有所得。
此香囊是今年在一縣城的大戶人家收回,長7厘米,寬3厘米,高1.5厘米,上面的雕刻為兩個非常靈動的猴子雙手抱著一個壽桃背靠背而坐,意為輩輩猴(侯),即一輩又一輩人都是當(dāng)官的,福祿壽皆含其中。正面是一枚古錢幣,周邊是花枝,寓意為有錢人家,做事方中有圓,圓中有方,永遠生活在花叢中,幸福得像花一樣。背面為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是梅蘭竹菊“四君子”之一,寓意其主人是一位花枝招展的漂亮姑娘。左邊雕刻的是一只立著的瓶子,上下飾有兩朵花兒,寓意為一生瓶(平)安,生活美滿幸福;右邊是裝香料的口,有一個能抽動的拉門。前后面有微殘。香囊的下部雕刻的是三個小環(huán),寓意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物采用了平刻浮雕、縷雕等多種技法,刀法深厚,線條流暢。內(nèi)壁有空間,使用時將香花或香料從進口送入,香氣從鏤孔而出,陣陣清香,撲鼻爽心。器物包漿濃厚,從雕工、寓意、外形、包漿綜合分析,應(yīng)為清中期物品,既是人們生活中的實用品,又是具有高超技藝的藝術(shù)品。(文/圖 集雅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