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窯是中國北方一個巨大的民窯體系,是中國民窯的杰出代表,具有極為鮮明的民窯特色。它傳播廣泛,影響深遠,蜚聲中外,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宋元時期,磁州窯為八大窯系之一,今天仍屬全國十大陶瓷產(chǎn)區(qū)之列。磁州窯燒造歷史悠久,自北朝創(chuàng)始,歷千年不衰,充分展現(xiàn)了扎根于民間、土生土長的磁州窯陶瓷藝術的強大生命力。
磁州窯在今河北省磁縣觀臺鎮(zhèn)。該地宋代屬磁州,故名磁州窯。磁州窯主要燒白瓷和黑瓷。產(chǎn)品有瓶、壺、爐、枕、缸、甕、缽、碗、盤、盆、盒等。磁州窯系的分布范圍極為廣闊,主要窯口包括有河北省磁縣觀臺窯、河南省鶴壁窯、禹縣扒村窯、登封曲河窯、江西省吉州窯等。這些窯口產(chǎn)品在裝飾技法和工藝上都與磁州窯相似,或者說都在模仿磁州窯,但因各地的胎、釉、彩的原料不同又各具有自己的特點。
磁州窯產(chǎn)品的胎有兩種:一種胎質(zhì)堅細,呈灰白色;一種胎質(zhì)粗松,呈紅褐色。白釉普遍帶奶白色,不太透明。均使用化裝土,器內(nèi)一般多掛釉。碗、盤一類采用疊燒法,器內(nèi)留有五個條形支燒痕。在裝飾工藝上除黑、褐、綠彩繪外還有劃花、剔花和珍珠地劃花等等。所用裝飾題材豐富,如馬戲、熊戲、童子釣魚、池塘趕鴨等等,線條流暢,風格豪放,富有民間生活情趣。同時還常見題寫唐詩、宋詞和民諺警句等。
元代磁州窯產(chǎn)品趨向厚重,器型碩大、圓渾,紋飾主要有云龍、云鳳、云雁和魚藻紋等。
磁州窯在中國陶瓷發(fā)展史上的獨特貢獻有兩點:一是白底黑褐彩繪,把傳統(tǒng)的書畫藝術與制瓷工藝結(jié)合在一起;二是把詩詞、諺語、警句和文學作品作為紋飾,這是很有歷史價值的文化遺產(chǎn)。
宋代的磁州窯系創(chuàng)造了中國陶瓷史上8個“最”:最早將鈷蘭呈色劑用于瓷品;最早將鈷蘭彩用于兒童玩具;最早施用“茶葉末”釉色;最早將孔雀蘭釉用于瓷器;最早施用紅綠彩于瓷器;最早將人物故事繪圖入瓷器;最早毛筆寫款(帝王年號款)于瓷器(此前為釉下凹雕刻劃);最早將詩句入瓷器。
憑心而論,如此美好的磁州窯系古瓷作品,千年以來未在陶瓷王國中占據(jù)其應有的地位,其藝術成就和藝術價值也未在國內(nèi)外得到大家認可,說來是一件憾事。隨著時間之推移,極富藝術魅力和鮮明民族特色的磁州古瓷,遲早會有一天登堂入室,如同上世紀50年代以后元代青花瓷器終現(xiàn)瑰寶真面目一樣,展示其應有的價值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