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晚報記者 林姝霏 李培洋 薛歡
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的所有學部中,幾乎都能找到與成都相關的院士。被譽為“中國催化劑之父”的兩院院士閔恩澤、中國固體物理研究開拓者之一的李蔭遠院士、“導彈武器系統(tǒng)”總設計師鐘山院士……在科學殿堂里,院士們的身影如科學桂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輝。他們籍貫或許不同,鉆研領域的各有所長,卻有著一段相似的求學經歷。在成都啟蒙,從成都出發(fā),29位院士在學術上孜孜以求,終成大家。今日,成都晚報獨家為您揭秘29位院士與15所成都中學的故事。
“院士”中學哪家強
中國工程院共有793名院士,中國科學院共有728名院士,兩院共1521名院士。我市15所中學至少培養(yǎng)了15名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共計29名院士,其中閔恩澤為兩院院士。(以下數(shù)據(jù)均不含已故院士)
按照學校分
成都七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
彭堃墀、李蔭遠(初中)、沙國河(初中)、
陳家鏞、王大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
唐明述、張興棟、葉尚福
成都石室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蔭遠(高中)、沙國河(高中)、馬志明
中國工程院院士:
鐘山、陳懋章、翁宇慶、段寧
華西中學·電子科大附中(原成都十三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陳霖
中國工程院院士:邱蔚六
成都樹德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爾宓
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振鵬
彭州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吉均
彭州一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
成都樹德協(xié)進中學(原成都二十八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石碧
成都八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壽桓
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原成都十二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羅平亞
列五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炳琨
石室聯(lián)中蜀華分校(原蜀華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彪
北師大成都實驗中學(原成都二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閔恩澤
成都市鹽道街中學北區(qū)
(原成都錦江中學)
中國科學院院士:魏于全
溫江中學
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
邛崍一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許祖彥
按照學部分
中國科學院院士(15人)
數(shù)學物理學部(3人):
李萌遠、馬志明、陳彪
化學部(4人):
沙國河、陳家鏞、閔恩澤、朱清時
生命科學和醫(yī)學學部(5人):
曹文宣、王大成、魏于全、趙爾宓、陳霖
地學部(1人):李吉均
信息技術科學部(2人):
周炳琨、彭堃墀
中國工程院院士(15人)
機械與運載工程學部(2人):陳懋章、劉人懷
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4人):
許祖彥、葉尚福、周壽桓、鐘山
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4人):
翁宇慶、張興棟、閔恩澤、唐明述
能源與礦業(yè)工程學部(1人):羅平亞
土木、水利與建筑工程學部(1人):廖振鵬
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2人):段寧、石碧
醫(yī)藥衛(wèi)生學部(1人):邱蔚六
院士之最
培養(yǎng)院士最多的學校
成都七中8名院士
中科院院士最多學校
成都七中5名中科院院士
工程院院士最多學校
成都石室中學4名工程院院士
唯一的兩院院士
閔恩澤
最年輕的工程院院士
石 碧
最年輕的科學院院士
魏于全
最隱秘的院士
陳 彪
陳彪是一名天文學家,其母校蜀華中學在成都晚報記者聯(lián)系前還不知道有這一位“院士校友”。
名校是如何煉成的
培養(yǎng)院士最多學校
成都七中:偏數(shù)理科 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在29位院士中,曾在成都七中求學的人數(shù)達到8人,其中5名中科院院士,皆為物理、化學界的大家。其培養(yǎng)出的院士與中科院院士居我市中學之首。追尋院士們的求學經歷,在上世紀初還被稱為成都縣立中學校(以下簡稱“成都縣中”,成都七中前身)的課程設置中就能看出學校對理科的偏重。
據(jù)《成都七中校志》記載,上世紀初,各所學校在“課程設置,授課時數(shù),教材選擇”上普遍較為自由。成都縣中有意將課時安排向數(shù)理學科傾斜。1931年,成都縣中英語課時量大幅增加,“許多學科都選用了當時最新的英文原版影印件做教材?!贝鷶?shù)用Haokes原著本;物理用Kimballs原著影印本;化學用Brinkleg原著影印本等。也正是從上世紀30年代起,中科院院士李蔭遠、陳家鏞等院士,陸續(xù)從成都七中畢業(yè)。
培養(yǎng)工程院院士最多學校
石室中學:重動手能力 高中可選礦物地質學
曾就讀于石室中學的7名院士中,有4人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能夠成為培養(yǎng)出最多工程院院士的中學,是有“原因”的。院士們早在石室中學求學時,就已開始跟化學、物理、生物實驗,甚至礦物地質學打交道。
翻開《石室校志》,早在1930年至1933年期間,成屬聯(lián)中(石室中學前身)高中普通科課程設置表中,第二外國語、畫法幾何、礦物地質學、立體解析幾何、微積分大意、高等物理、物理實驗、化學實驗等課程已被列為選修科目。在當時實行的高中學分制考核中,圖畫、微積分、化學實驗、物理實驗均占有相應的學分比重。“從校志上看,上世紀30年代,學校已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思考能力。學分將影響學生的期末成績。”石室中學負責校史研究的教師張志說。
求學故事
閔恩澤:中學曾是校排球隊主力
因對我國煉油催化事業(yè)做出杰出貢獻,閔恩澤先后在1980年、1994年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也是截至目前唯一一位在成都接受啟蒙教育的兩院院士。1939年,15歲的閔恩澤從私立南薰中學考入位于五世同堂街的四川省立成都中學(簡稱“省成中”,北京師范大學成都實驗中學的前身)。當時的省成中與成屬聯(lián)中(石室中學前身)、成都縣中(成都七中前身)以及樹德中學齊名,是成都市高中的四大名校。
中學時代的閔恩澤很喜歡打排球,他曾被選為省成中排球隊隊員,打過防守兼二傳的“二排中”,后成為主攻手之一的“二排左”?!翱上瞬桓?,攻擊力不強,有時順手也能打響幾‘炮’?!睋?jù)閔恩澤回憶,當時每年成都市都要在少城公園辦比賽,“省成中排球隊在成都市名列前茅,只是始終打不贏石室中學,老當?shù)诙?。?/p>
石碧:成才深受語文老師影響
中國工程院環(huán)境與輕紡工程學部院士石碧今年57歲。中學時,石碧就讀于成都市第二十八中學(現(xiàn)成都樹德協(xié)進中學)。作為四川大學的一名博士生導師,石碧在選擇學生時,十分看重學生的語文成績?!皠又郧?、曉之以理的報告才能獲得認可,既要做得出學術,又要將其寫出來。”這是石碧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自己的要求。這個習慣源自于石碧的中學時代。
石碧高中時的語文老師肖曉如今已82歲高齡,教師生涯的許多記憶已模糊,而她始終記得,“高中時,石碧喜歡來問我作文里的修辭和語言,朗誦也是他的強項?!边@位從不要求大家背課文,對課文的鑒賞和分析娓娓動人的語文老師,讓石碧將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當成了一生的愛好。如今,這也成為了石碧選才的標準之一。
朱清時:與太太相識于中學時代
作為中國高校教育改革的先鋒代表,朱清時的身上從不缺少媒體的聚焦。走進華西中學(現(xiàn)成都十三中)的校史館,至今保存著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技大學前任校長、南方科技大學前任校長朱清時在百年校慶時獻給母校的一幅題字——“數(shù)代領風騷,百年育英才”,落款是“一九六三級一班學生,朱清時,譚廉志”。原華西中學黨總支書記楊兵透露,“朱清時與太太譚廉志曾是中學時期的同班同學。”對此,朱清時在電話中回應,“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是同學”,其他不方便透露。
進入成都十三中時,11歲的朱清時是班上年紀最小的學生?!澳菚r,十三中校址位于騾馬市,附近有條街上全是舊書店?!泵刻旆艑W后,朱清時直奔那里,逮著一本有趣的書一站就是兩個小時。楊兵還記得,“朱清時的數(shù)學成績特別好?!?962年,正讀高二的朱清時就在成都市組織的數(shù)學競賽中奪得季軍。競賽的獎品是一本數(shù)學手冊和一個日記本,至今都被朱清時收藏著,見證他與科學結下的不解之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