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應(yīng)是人一生最早的起點,也應(yīng)是人一生最后的終點。家,是每個人一生中必然要體驗和感受的一種氛圍,一個人一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所在的家庭是否幸福,對家的感覺是一種歸宿感,沒有這種感覺,就會成為風(fēng)中落葉,水中浮萍,空中孤燕。
如果把一對男女比作半徑不同的兩個圓,兩圓相切就會成為異性朋友;兩圓相交就有可能成為情人;兩圓如果是同心,就會組成一個家庭。家就是幾個半徑不同,圓心卻都固定在一點上的圓組成的共同體。家庭的每個成員不論活動半徑怎樣變換,但只要每個圓心仍是這個家,這個家就不會解體;一旦有一個成員的圓心有了偏離,這個家就會出現(xiàn)危機。家的認同性體現(xiàn)在有一些事情僅限于家庭成員之間,雖沒有明文規(guī)定,但家庭成員自覺地不把它說與外人。如果某個家庭的秘密不得不大白于天下,就是這個家庭的悲劇正在上演。
童年時認知的家是一座動畫城堡,總以為里面有取之不盡的樂趣;少年時認知的家是一本課外輔導(dǎo)書,每頁都是父母出的練習(xí)題;青年時的家是一件漂亮的外套,披上后頓覺自信陡生;中年時的家是一輛不停地為之加油,而速度卻提不起來的舊汽車;老年時的家則是一件文物,顯示出一段段或喜或悲的歷史。
家具有“排他性”,也具“包容性”,被排還是被容,取決于“家外人”對這個家庭的影響。導(dǎo)致家庭破裂硬插足的“第三者”,應(yīng)該堅決排斥;無助的孤兒、老人、無居身處的朋友則應(yīng)包容。沒有“排他性”的家庭是一盤散沙;沒有“容他性”的家庭缺少了愛的氛圍。
家是一個你可以穿短褲、拖鞋、扔掉所有面具的場所,但真情卻怎么也不能扔。家庭成員偶爾吵吵鬧鬧的,未必不和睦;家庭成員一直“相敬如賓”的,未必真幸福。家有小家、大家之分,血緣關(guān)系組成的是小家,地緣關(guān)系組成的是大家。辦小家的事要以不損害大家的利益為前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小家與大家聯(lián)系的紐帶。(商洛日報 黃家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