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人物》2月19日報道,日前郭德綱登上《人物》雜志2月號封面并接受專訪,坦言自己作為一個相聲演員面對春晚十分謹慎,并且自己“賣藝有節(jié)操”,忠孝仁為先。
雜志全文:
生活的目標是利益,最優(yōu)策略是通過道德倫理去實現(xiàn),次優(yōu)策略是通過違背道德倫理去實現(xiàn)。如果這是一種思想,政治史上說它是中國自古以來“上農(nóng)”的結(jié)果,生活史上說它是中國生活的主導思想。這思想的頂峰,就在江湖。“江湖”是外部世界,與自家院子相對,土地不夠用了,社會剩余人口只好走出家門,跑碼頭,混世界。江湖險惡,混不好的,殘酷淘汰,混得好的,成了人精。一是活下去,二是活得好。勇氣,也有,仗義,不可或缺,可是不到萬不得已,不能違背趨利避害的原則。今日的中國生活,什么樣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也許還是江湖。“超越性”的思想,精神需求超越利益計算,在中國還少。幾千年來,好多“思想”,看似深入,其實潦草。而“郭德綱思想”,不是驚人的獨創(chuàng),是生活的真相。
2013年1月21日下午1點,2013年央視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官方微博宣布:相聲演員郭德綱確定加盟春晚。“誰敢確定?”22日下午,郭德綱反問《人物》記者。經(jīng)紀人王海跟進:“春晚你們是知道的,不到最后一分鐘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fā)生。”
與以往自信高調(diào)的態(tài)度不同,面對春晚,郭德綱表現(xiàn)出頑強的謹慎。長期以來,他和春晚的關(guān)系在他的人生故事中是極具隱喻意味的一筆:在成名作《我要上春晚》中,他諷刺春晚積弊,講述一個400個主流相聲演員齊上春晚說群口的場面,每人時間只夠說兩句,臺詞剩下“給觀眾拜個年。”
作為中國少數(shù)敢于公開戲謔春晚的藝人,郭德綱“反叛”、“草根”的形象和春晚舞臺所秉持的“穩(wěn)重大氣”格格不入。他和這個中國最重的舞臺的關(guān)系長期被視為“廟堂和江湖之爭”。“誰替我起的誓?我什么時候說過不上春晚?”他挑起眉毛,神情似笑非笑,半真半假。
不談政治
“話題別談那么大,我就是一個相聲演員。”郭德綱說。
雖然他擅現(xiàn)掛,言語犀利,但多是對生活細微的調(diào)侃,諷刺小人物的“聰明反被聰明誤”。作品中,時事熱點只是作為笑料,從不發(fā)表正經(jīng)評論。
作為老派藝人,他嚴格遵守相聲行規(guī):不談政治,不離政治——也就是說,腦子里老得有政治這根弦。相聲是門語言藝術(shù),與其他曲藝專業(yè)比,和意識形態(tài)關(guān)聯(lián)很緊。“師傅尤提醒我們,在劇場說段子時,臨時加的熱點話題,要格外小心。”郭德綱的徒弟岳云鵬說。
“過去,相聲演員唱堂會進大宅門還得問‘今兒忌什么,主人姓什么?屬什么?’知道了,別沾染上這些字。”郭德綱談起相聲的“尺度”,“你得首先知道自己是個藝人,不是拿自己當一個反體制的精英,這太錯誤了啊!頭天晚上出事,今天在臺上一說,臺下一鼓掌一叫好,錄完傳到網(wǎng)上去,你能紅幾天?這叫嘩眾取寵。觀眾不會記得一個相聲演員哪年哪月因為汽車撞死人這事兒在臺上罵過街。終歸,你讓人記住的是你所展現(xiàn)的相聲藝術(shù)。很多事情在合適的時機、以合適的技巧展現(xiàn)一下,摸一下就走。非要拿過來賣,有目的。也許會得了名,賺了錢,但也許也會傾家蕩產(chǎn)誅滅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