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咱們看病報銷的那一部分錢誰出了嗎?那是國家從醫(yī)保里幫咱們出了,咱們交了錢不會虧?!苯眨谧跛h杏坪鎮(zhèn)杏坪社區(qū),一堂生動的“庭院微課堂”吸引著眾多村民拎著小板凳前來聽講,杏坪社區(qū)新時代文明實踐宣講師詹詩意向圍坐在一起的群眾講解居民醫(yī)保相關政策。
為讓理論宣講和政策宣傳更鮮活,杏坪鎮(zhèn)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積極推動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庭院微課堂”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應運而生,在群眾中獲得一致好評。文明如細雨,潤物細無聲。柞水縣緊扣“建陣地、建隊伍,強服務、強實踐”,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推進資源整合、優(yōu)化志愿服務、滿足群眾需求,高標準推進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探索出一條資源高度融合、志愿服務深入人心、群眾樂于且便于參與的文明實踐新路子,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以各種方式融入群眾的生產生活。
建強文明陣地
打造文明實踐矩陣
這幾天,終南山寨片區(qū)的網格志愿者王釗利用晚上空閑時間,組織片區(qū)內的15戶群眾和部分公司員工圍坐在一起,宣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這是朱家灣村組織理論宣講志愿者開展的宣講活動之一。朱家灣村黨支部書記毛家鋒介紹,朱家灣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針對群眾白天生意忙、志愿者來源渠道較為單一等問題,積極探索“村企共建、所站吹哨、志愿報到”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方式,積極整合村組干部、黨員、企業(yè)負責人、民宿酒店職業(yè)經理人等組成了一支25人的理論宣講志愿服務隊,根據“村所需,志愿者所能”的原則,向志愿者發(fā)布主題,志愿者根據自身條件統(tǒng)籌安排到各自服務片區(qū)報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這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既可以一個人、也可以多人組合聯(lián)合開展,形式也可以是多種多樣,為群眾提供精細化服務、組團式服務、個性化服務,彰顯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者風采。
朱家灣村還在人口密集區(qū)、群眾安置點打造鄉(xiāng)風文明“一條街”,用小故事、小圖片教育引導群眾。設立1個農家書屋總站,在旅游景區(qū)、民宿酒店設置21個農家書屋分站,讓小陣地發(fā)揮大作用。
只有建好陣地,才能更好地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柞水縣委、縣政府把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形成三級書記帶頭抓、多個部門齊落實、多方資源共統(tǒng)籌的良好工作態(tài)勢。
目前,柞水縣已建成1個縣級文明實踐中心、9個鎮(zhèn)(街道)文明實踐所、82個村(社區(qū))文明實踐站的“三級”組織。在文明實踐中心(所、站)的基礎上,柞水縣還延伸設立村史館、文化大院、道德講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文明實踐點243個,形成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
聚焦急難愁盼
提升文明實踐質效
10月29日,鳳凰鎮(zhèn)志愿服務隊志愿者帶著紙張、畫筆和顏料,來到雙河村一名腦癱患者家中。志愿者耐心地教他學習繪畫技巧,陪他一起欣賞國畫,鼓勵他自強不息,在大家的幫助下努力改善生活、改變命運。
鳳凰鎮(zhèn)黨委副書記房青說:“群眾在哪里,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就延伸到哪里。特殊群體在哪里,‘愛心來敲門’就到哪里。今年以來,鳳凰鎮(zhèn)聚焦鎮(zhèn)域內‘留守兒童、獨居老人、病殘群體’3類重點人群,建立‘愛心來敲門’志愿服務項目,組建志愿服務隊,為特殊群體送去溫暖?!?br> 這是柞水縣特色志愿服務項目的一個縮影。
柞水縣緊密結合群眾的急難愁盼,推出惠農富農政策宣傳、文藝文化產品下鄉(xiāng)、面對面法律服務、義診送到家門口等一批特色志愿服務項目,自主研發(fā)了志愿服務微信小程序“志愿服務通”柞水志愿者平臺,通過“點單—派單—接單—履單—評單”的“五張清單”管理模式,為需要幫助的群眾提供個性化、精準化服務。
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不僅要有溫度,還要有深度。柞水縣把宣傳教育陣地建到了村組院落、田間地頭和群眾家門口,策劃開展“1+1鄉(xiāng)村院落匯”5300余場,舉辦“兩新講堂”400余期、各類理論宣講200余場次,創(chuàng)新運用柞水漁鼓、快板等方式編排理論宣講節(jié)目30余個,制作書簽、畫報等文創(chuàng)產品120余件,進一步盤活了現有場地資源,提升了文明實踐工作質效。
目前,全縣陸續(xù)成立了196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伍,注冊志愿者9395名,國家的好政策、黨的新理論和社會好聲音如涓涓細流浸潤群眾心田。引導群眾大力踐行文明風尚,自覺抵制陳規(guī)陋習,在全縣范圍內大力推廣文明積分、愛心超市等做法,指導全縣82個村(社區(qū))建立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等群眾性自治組織,修訂村規(guī)民約,持續(xù)深化“厚德陜西·善行商洛·孝義柞水”實踐活動,持續(xù)開展“好媳婦、好公婆”“星級文明戶”“文明家庭”“五美庭院”等評選,評選“十星級文明戶”和“五美庭院”1.15萬戶,“好媳婦、好公婆”700余人,形成了人人向先進看齊、人人向文明靠近的新風尚。
開展“兩新講堂”
傳播文明實踐新風
“現在,兩個娃都在縣城上學,我在學校找了份臨時工作,孩子的爸爸在縣城打工,一家人生活越來越好。我相信將來會更好。”近日,柞水縣乾佑街道仁和社區(qū)移民搬遷戶陳敬部在“新市民講堂”上,分享自己一家搬遷后的生活。
柞水縣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大講堂活動,將“話筒”交給群眾,充分聽取群眾“感”言,用群眾視角看問題,用群眾語言講道理,解開群眾心中疙瘩,解決群眾身邊具體問題。通過開展身邊好人談道德事跡、星級文明戶談移風易俗新風尚等交流活動,引導群眾向上向善,自覺成為新思想、新風尚的傳播者,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家和萬事興。孝敬公婆是每個兒媳應該做的,我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事情?!辈芷烘?zhèn)九間房村“新農民講堂”上,“好媳婦”任彩霞的分享贏得了村民陣陣掌聲。
針對區(qū)域特點和需求,在全縣開設“兩新講堂”,即在移民搬遷小區(qū)開設“新市民講堂”,破解安置群眾情況不了解、居住不習慣、風俗不相同的實際問題;在農村開設“新農民講堂”,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的文化素質。
通過“兩新講堂”平臺,培養(yǎng)了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的新農民、新市民,有效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讓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氛圍越來越濃厚,村容村貌持續(xù)改善,群眾文明素養(yǎng)進一步提升,為鄉(xiāng)村全面振興不斷注入力量、提供豐厚的精神滋養(yǎng)。
如今的柞水縣,一次次暖心的文明實踐服務,厚積成勢,讓群眾的幸福感“看得見”“摸得著”。
柞水縣委宣傳部負責人表示,每一股微小的文明新風,都會厚積成勢,匯聚成為影響社會發(fā)展進步最深沉、最持久的精神力量。將繼續(xù)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匯聚文明力量,奏響思想樂章,讓文明實踐之花更加絢爛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