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首屆中國民營美術館發(fā)展論壇在上海龍美術館舉行,共有53位國內外美術館代表參加會議。2002年成立的今日美術館,被認為是中國第一家民營美術館。在過去十年里,民營美術館陣營里涌現(xiàn)出了不少優(yōu)秀代表,但伴隨著藝術投資、收藏熱潮,冀寶齋之類的博物館也開始被曝光。到底該如何看待民營美術館的現(xiàn)狀和發(fā)展?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說:“前不久出現(xiàn)的冀寶齋,那真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如果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發(fā)展成這個樣子,是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論壇持續(xù)一天,分為三個單元進行,每單元設2—3場單人演講及一場圓桌討論。
民營美術館VS體制、經濟如何給官員排排坐?錢只靠基金行嗎?
第一場圓桌討論由成都當代美術館館長、策展人呂澎主持。討論伊始,他介紹了中國民營美術館的政治、經濟和專業(yè)等背景,得出“民營美術館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結果”的結論。呂澎說起今年4月,成都當代美術館辦了“浪游”展,是歐洲當代藝術一個重要展覽。但是,因為無法搞清管理部門是投資美術館的成都高新投資集團還是成都市文化局,最終展覽上幾乎比利時方面所有的相關官員都前來參加,而前來接待的中方官員只有四川省外辦的副處長一人。這一問題讓呂澎很困惑。
今日美術館前館長張子康認同呂澎的看法。不過他覺得,這似乎也可以理解成民營美術館的優(yōu)勢。“比如說我們開幕式不需要領導按級別來排名。”張子康說,從中看到了民營美術館相對輕松自由的一面。張子康認為,民間模式融合了更多國際化的因素,在建造體系上與國家美術館有很大不同,“民營美術館老是依靠企業(yè)直接供給風險性極其大,因此要想辦法實現(xiàn)民營美術館的社會化。”張子康在更大范圍上提出了民營美術館的“定位”問題,考慮到經濟及體制的影響,張子康給正在籌建當中的新疆自治區(qū)美術館,定位為“中國連接亞歐藝術的學術中心”。
民營美術館的決策、管理錢放在哪兒?基金會的錢能動嗎?
香港M +美術館高級策劃人皮力在講演中則提出更加具體的問題:財務。“民營美術館還有很多具體的架構我們沒有思考。”在皮力看來,財務架構過于簡單、以公司的形式做美術館等都是問題。在他看來,依托這個論壇也好,依托很專業(yè)的博物館的顧問公司也好,能否對美術館的財務架構做一些研究?特別在中國目前整個私有財產的界限都不清晰的情況下,美術館如果想長遠走,財務架構、藏品是放內地還是放香港,基金會的錢能否用來再投資?“假如說兩百多個億,放在這個地方,但錢放在這個地方不動是貶值的,拿出去做高風險的投資又是很危險的,所以博物館投資的這個資金怎么往下走,這是當前美術館的運作問題。”
民營美術館的整體發(fā)展有優(yōu)秀個例,但也別忘了冀寶齋
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提出,在今日中國,無論是今日美術館,還是中國美術館,其實面臨的根本問題都是一樣。“美術館是干什么的?美術館是為公眾、社區(qū)、城市服務的。這一點上,無關乎國營和民營。”陳履生說,目前國內出現(xiàn)了一些很不錯的美術館,如龍美術館、今日美術館,但這些特例并不能全面反映民營美術館的現(xiàn)狀,很多地方的美術館、博物館的情況都令人十分擔憂,“比如前不久出現(xiàn)的冀寶齋,那真是中國博物館的恥辱,如果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發(fā)展成這個樣子,是應該引起我們反思的”。
成功的美術館、博物館該做到什么程度?陳履生指出,加大對社區(qū)、整座城市的輻射力和影響力,讓美術館有很好的觀眾群,能讓周邊地區(qū)將美術館視為自己的生活必需,這樣才能真正稱得上是一個成功的美術館和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