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枚乾隆時期玉璽在法國被拍賣,因懷疑其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圓明園時掠奪的文物,國家文物局回復早報稱保留追索權。圓明園管理處認為,此玉璽真?zhèn)未嬉?。?ldquo;追索圓明園流失文物律師團”首席律師劉洋確認,此次不會采取行動。
“玉璽”拍前談過撤拍
12月17日,一枚乾隆時期的玉璽在法國艾德拍賣行以11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905萬元)成交。被拍賣的玉璽為橢圓形,長4.45厘米、寬3厘米、高2厘米,采用回首母子螭龍扣設計,璽上螭龍接近螭虎形,為秦始皇刻傳國璽以來中國帝王寶璽常見鈕式。璽文曰“御書房鑒藏寶”。據中國故宮[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清代帝后璽印譜》記載,此枚玉璽是清高宗乾隆帝、仁宗嘉慶帝使用的“御書房鑒藏寶”玉璽。
此前有媒體報道,北京皇城藝術館前館長、北京中國文物國際博覽會顧問袁山開確認,這枚玉璽是在1860年英法聯(lián)軍入侵圓明園時流失的。
因此,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xié)會主席高美斯曾與艾德拍賣行接洽商談撤拍事宜,但沒有成功。而17日上午,艾德拍賣行媒體部負責人貝拉爾在拍賣前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明確表示不會撤拍。
拍賣后,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xié)會秘書長吉梅贊表示,該協(xié)會保留對艾德拍賣行采取法律行動的權利,包括以盜竊及窩贓罪名起訴。
昨天,早報獲得的國家文物局回復稱,希望境外有關機構遵守相關國際公約精神,尊重文物原屬國人民的感情,不拍賣不炒作非法流失文物,反對并譴責拍賣非法流失文物的行為,保留追索權。
四處疑問,玉璽難辨真?zhèn)?/strong>
一位不愿具名的圓明園管理處管理人員向早報介紹,該玉璽是英法聯(lián)軍1860年自圓明園掠奪走的文物,但價格并不算很高,“文物流散主要有三個時期,最早就是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進入圓明園,其次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侵北京,第三是晚清溥儀在滿洲里的時候。這個玉璽應當是英法聯(lián)軍那個時候被掠奪的。”
該人士認為,與圓明園獸首拍賣一樣,這次玉璽拍賣又利用中國人愛國心哄抬物價,“現(xiàn)在國際拍賣一說到圓明園,一說到中國流失文物,價格就上去了。像鼠首兔首,實際價值也就三四十萬元,但被文物販子利用中國人的愛國心炒到上億元。這枚玉璽也是同樣的問題。”
該人士指出,被英法聯(lián)軍掠奪的最有價值的中國文物并不會出現(xiàn)在拍賣場上,“法國把掠奪來的最具文物價值的珍寶藏在楓丹白露宮中國館,英國則藏在大英博物館,甚至不給你看,能進拍賣場的都很一般。” 另外,拍賣行提供的資料中,并沒有列出這件拍品的傳承資料,只介紹這枚玉璽自19世紀末便被一個法國家族收藏。該人士對這枚玉璽的真?zhèn)伪A粢蓡枺?ldquo;和田玉以白為貴,皇帝用綠玉做玉璽的,少之又少。其次,這枚印章的高度太薄了。《璽印譜》上的資料僅僅是描述,并沒有圖片,很難判定是不是真的。”
該人士介紹,應該借鑒日本通過拍賣追回文物的前車之鑒,日本在經濟騰飛之后大量購回被炒作抬價的流失文物,結果導致經濟停滯。“作為圓明園人,我們并不會放棄追索,我們一直在探討,研究國際法規(guī),學習埃及、希臘等國家的做法,希望形成一種國際氛圍。這是一個長期斗爭的過程,需要依靠法律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