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親人勝似親人。在平常的工作中徐升蓮想盡千方百計,讓孤寡老人吃飽穿暖、快快樂樂歡渡晚年。她給老人生活安排有食譜。食堂、飯店里麻花、油條、油酥餅、肉包、水餃等小吃,多種花樣,老人們一日多餐不限量,每天不吃重樣飯,每周三頓肉,節(jié)日大改善。老人過生日,她就給老人煮長壽面,送生日禮品。春節(jié)期間,她用院內收入換些新票子,發(fā)給每人30元,還有糖果、花生、瓜子等食品,以便老人招待來客,給前來拜年的孩子發(fā)壓歲錢。在穿戴上,她給院內老人冬有棉衣、罩衣、棉鞋、棉帽、大衣,夏有襯衣、涼鞋、涼帽、蚊帳等。在娛樂方面,她給老人配有電視機、跳棋、撲克等,有時還領著老人看電影、看戲、瀏覽丹江河堤、飽覽縣烈士陵園和花廟風光,以增加他們的生活樂趣。在住宿上,老人各住一間房,房間配有足夠的家具和床上用品。老人有病,保健站及時免費為老人治療。老人病故后,她按當?shù)亓曀?,給老人上身穿7件襖、下身穿3件褲,男穿緞面袍子,女穿緞面裙子厚葬,使健在的老人感到欣慰。老人們經常躺著、坐著不利于身體健康,她在院內整理出一塊花園,栽種了花卉果樹,又在院外租了4畝地,讓老人根據各自特長,種菜、務花、管樹,干點力所能及的活,既鍛煉了身體,又可為敬老院做點事。
大膽創(chuàng)業(yè)譜新篇
敬老院辦起來了,孤寡老人的生活也有了保障,但徐升蓮并不滿足。1988年她到省民政廳參加表彰會領獎時,從其它敬老院受到啟發(fā),決定走“以院辦廠、以廠補院”的路子,使敬老院逐步由供養(yǎng)型走向福利型,由單純的福利型走向康復型轉變。她的想法得到了縣民政局的大力支持,并幫她從4種辦廠方案中選定辦地毯廠,搞來料加工。
初辦一個車間,有關方面答應給的資金一時得不到手,需要貸款兩萬元款。她把老伴的存款折、兒子的摩托車及家中4間房押上,貸了款。為搞到木料,她親自跑庾嶺、下武關。區(qū)、鄉(xiāng)及林場干部一看搞木料來個老婆子甚是驚奇,也深受感動,當即為她批了指標。
地毯廠第一個車間于1988年11月投產,但規(guī)模太小。她又從村上跑到省上,籌集了30多萬元資金,在大峪溝口她曾親手改造過來的河灘地上征了幾畝地,計劃蓋兩座兩層樓房,一座留給地毯廠,另一座交給敬老院,破土動工那天,村里來了些人以征地費沒到手為由,擋住不讓施工。她一把掏出家里那串鑰匙,遞給領頭的說:“我把鑰匙交給你,如果敬老院拖欠了你們的征地費,我家那院房子就全歸你們村民小組所有!”對方被感動了,沒好意思接那串鑰匙。征地款籌齊了,但她沒有交給組上分掉,而是讓村干部拿上這幾萬元修地,把占用的耕地補出來。村上照她這位前任支書的意見辦了,用這筆錢修了40多畝地,全部改造成了秧田。
90年新樓施工時,她從庾家河采購木料返回,在途中被一輛大卡車撞壞了腰部一塊骨頭,在縣城治療40多天,傷未痊愈,她叫老伴用車子拉回來,仍不回家,住在地毯廠第一車間的庫房里指揮基建。幾經磨難,兩座新樓終于拔地而起,敬老院于90年收麥前搬進了新居,地毯廠第二車間也已投產,有46個架子可同班加工地毯,年產值40多萬元。92年初,她從有關部門的考察論證獲悉,辦日用化工廠見效快、利稅高。于是,她四處奔走、打探,先是三顧茅廬,高薪從白水縣請來一位懂技術的退休老職工,然后一邊購原料,一邊抓緊跑貸款搞廠建。不到半年時間,又一座日用化工廠新樓建成了。這是商洛地區(qū)唯一的一家日用化工廠。經試產,日用化工產品很快在商山敬老院問世,但試銷一月后,賬一算,成本高,不合算。她又重新到外地考察論證,評估核算,先后跑了好幾個廠家求援,多次磨嘴皮,對方都不搭茬。她又跑到西安日用化工廠,找到廠長吳國營。吳廠長伸出兩個手指,表示只給20分鐘接待時間。她講明來意,說了貧困山區(qū)辦敬老院的實際困難,想走“以院辦廠,以廠補院”的路子,以減輕群眾負擔。解決困難戶和殘疾人就業(yè)問題……她越說越有勁,吳廠長越聽越感動,原計劃只談20分鐘,結果談了4個多小時還沒說完。吳廠長當即表示:“你能為社會福利事業(yè)做那么大貢獻,我為你們搞點服務何樂不為?你的精神還值得我很好學習呢!”業(yè)務談成了,徐升蓮懷著喜悅的心情回到敬老院。沒過幾天,吳廠長果然帶著副廠長、供銷科長和技術人員,拉著原料,幫助她化驗水質,指導生產,很快生產出了合格產品。經送省衛(wèi)生部門檢驗,各項技術指標均達到部頒標準。新生產的“高級洗發(fā)香波”、“洗凈劑”以及護膚類等8種系列產品,在93年10月中國中部技術交流會上還獲得了銀質獎。96年產值30多萬元。97年,她多方籌資43萬元,又動工新建千只雞場、百頭豬場和百頭牛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