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開頭難,正是這個無法推翻的“運算概率”,幫助她克服了敬老院創(chuàng)辦初期的種種困難,伴隨她日復(fù)一日、年復(fù)一年,為孤寡老人的生活和敬老院的發(fā)展,像一臺不知疲倦的機器一樣,不停地運轉(zhuǎn)著。如今20年過去了,敬老院由僅有10間破瓦房,資產(chǎn)不到1萬元,發(fā)展到現(xiàn)在擁有資產(chǎn)203萬元,建有老年公寓、3棟住宅樓和健身房、游藝廳、歌舞廳、保健站、洗浴室等多功能建筑,還安裝了暖氣,健全了服務(wù)設(shè)施,先后有104名省內(nèi)外離退休老干部和孤寡老人在這里頤養(yǎng)天年。
心系孤老終不悔
敬老院是個奇特的老人世界,有瞎子、啞巴、聾子及低能人,由于長期的孤寡生活,沒有親人的撫慰、照料,心理大多不正常,疑心大,不合群,還愛吵嘴罵人。起初,她感到比領(lǐng)導(dǎo)一個縣的人還難管,但她決心用一顆女共產(chǎn)黨員的心去溫暖老人們那冰冷的心。
孤老彭厚林,患間歇性精神病多年,他把人生的很多常理都忘了,卻記得極左年代那些話,常罵院友是:“反革命”。為了別人安寧,她把老人送到院外住,送飯、送水、送藥,多年不間斷。待他不犯病時,又把他接到院里。1987年農(nóng)歷10月30日,她去萬坪村催交“五保”老人口糧,在一位村干部的莊外有一間低矮的草房,門前站著一位老奶奶。她和別人說話被老人聽見了,她主動搭話:“你是徐院長吧,大家說你好的太太!”一句熱情的話,把她召進了茅草屋。這時她才知道,老人叫呂香子,時年63歲,老伴死后成了孤老,且雙目失明,家中窮得一無所有,只有她和幾只雞為伴,半截炕上雞糞狼籍。她的心頭在發(fā)顫,她覺得呂香子就是自己的工作對象,便動員老人進鄉(xiāng)敬老院。正巧,老人早有這個心愿。她是個說干就干的人,當(dāng)天下午3時后,就扶老人出了門。除少數(shù)平路扶著走外,山路、坎塄及十多道河,都是她背著老人走。她這個1.55米高的女人,并沒有背山的力氣,直到夜半零點才艱難地把呂香子背到敬老院。她燒了4盆子水,給老人從頭洗到腳,然后抱上自己的床和她同睡,老人哭著做了一個甜蜜的夢。
敬老院里還有一位唯一的中年人,叫彭六娃,他患胎帶麻痹癥,口音不清,右邊上下肢發(fā)育不良,走路不穩(wěn),好象有意向人面前胡撲。一次早晨起來,他仰面朝天倒在門外,手上提的便桶正好扣在頭上,爬不起來,對天長哭。她把他扶進屋時里,把他的臟衣服全扒下來,換上一身干凈的衣服。彭六娃幸福地生活在敬老院里,身體越來越好,能做不少粗活,1995年她又在院民中給他相親成了家。
最使她難過的是1989年11月23日逝世的劉海余老人,他第一個離去,且當(dāng)年只有66歲。臨斷氣前半個多小時,她端一大盆熱水給老人洗澡。她也記不清這是第幾次給這個病病老漢洗澡了,但這是最后一次,她洗著洗著,眼睛里滾出了大顆淚珠,洗完后就把原準(zhǔn)備的壽衣給穿上,守著他咽下最后一口氣。她讓兒子自費買上花圈和農(nóng)村葬禮要用的紙金銀山,撫慰老人走進另一個不會有人間真情和溫暖的世界。送葬的山民,都被她的行動感動得落下了淚。
她大女兒劉粉絨出脫成一個大姑娘,1985年和商山村的彭喜民戀愛,定于臘月24出嫁。按當(dāng)?shù)仫L(fēng)俗,女兒出嫁的頭天晚上得抱住娘的脖子睡一個夜晚,這和新婚之夜一樣,會在一生中留下最美好的回憶。出嫁那天,當(dāng)娘的還要親手給女兒裝衣箱,臨行還有母女情深的“辭娘”儀式。這一切該是多么幸福和美好。那年臘月23日,她正在家里忙著辦喜事,敬老院里突然來人說:“年已77歲的彭傳英老人突患重病”。她向家人交代幾句,立即趕往敬老院。她原來想到院里去安頓一下就回家,但到院一看,彭傳英病得不輕,大小便失禁,口里胡言亂語,老說毛主席已來看他,她不放心彭老,便托人把院里一些能行動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過喜事”,自己獨獨守在病人身邊侍候。這一夜女兒失望了,第二天也沒把媽媽等回來,心里難過得想落淚。她托人給鄰家的大嫂捎信,讓她去家替她嫁女。當(dāng)迎親的爆竹聲在大青山下炸響時,她正在敬老院里,吃力地給重病在身的彭傳英老漢接屎、倒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