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市上,偶遇飛哥的幾個朋友。他們專程從昆明趕來,飛哥說他們來得很勤,一兩個月就會下瑞麗一次。逛完早市,飛哥準備帶他們?nèi)ト瘥愂袇^(qū)一個叫阿偉的中介家里去。
一塊翡翠的“脫胎換骨”
午飯時間,飛哥給我們講了關于阿偉的故事。
3年前,阿偉還是一介平民。他是做玉石中介的,平時跟石頭睡在一起,因為他租的房間空間很小,石頭放不下,干脆放到床上去了。因為信譽好,放在阿偉這里的貨走得很快,3年的時間,阿偉換了大房子,買了5畝地,汽車換成了寶馬(微博)X6,還給女友買了輛奔馳跑車。
說話間,我們到了阿偉的家,剛進門就見到了那輛奔馳小跑車。右邊一個大房間,約40平方米,放的全是石頭。幾十個保險柜都上了鎖,里面放的都是高檔貨,價值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賭石。
阿偉沒在家,看店的是他請的工人——兩個年輕小伙。看罷賭石,飛哥的朋友老李一眼相中一堆“邊角廢料”,那是做完7只手鐲后剩下的翡翠,有36件。此乃玻璃種飄花,屬于高檔翡翠。小伙子介紹說,之前有人出300萬元求購,但玉石的主人沒賣。如今那人等錢用,說230萬便賣了。
老李打著手電筒看了又看,爽快地說,“你問一下,如果200萬賣的話,我買。”
小伙子給翡翠的主人打了電話,對方說“考慮一下”。掛斷電話,小伙子找來袋子和報紙,麻利地把這些翡翠包起來。
“價格不是還沒談成嗎?”我納悶了。飛哥解釋說,現(xiàn)在買賣雙方出的價格很接近,已經(jīng)在談價階段,所以貨品就要包封起來,不能叫其他人再看。
包裹完,小伙子把貨品遞給老李,他在上面簽下自己的名字,以示蓋章。
走出那個擺滿寶貝的房間,飛哥指了指鐵門下的擋門磚,說,“現(xiàn)在不用石頭擋門,用磚頭了。”原來,阿偉以前是用一塊石頭擋門,某天一個騰沖人看中了擋門石,出8萬元錢買走了玉石,后來轉(zhuǎn)手賣了40萬元。
我們離開不久后,老李接到電話,說對方同意把那堆石頭以200萬元的價格賣給他了。
“好,我籌好錢來取。”老李回復。
初加工并不是“一刀切”那么簡單
第二天清晨,飛哥帶我們走進老緬街,要去玉石毛料初加工店。
這條街上,隨處可見黝黑皮膚的緬甸人在隨意地閑逛著。很多商鋪出售東南亞食品,門頭寫著緬甸文字,也有緬甸人賣早點——一種叫“甩粑粑”的食物,和昆明街頭的“印度飛餅”很像。
這家店在老緬街上段,主人叫阿林。阿林從15歲開始做這行,至今已17個年頭。店面不算很大,墻壁上貼著一張說明,寫著:“翡翠易碎易裂,失誤不收加工費,不賠償(如需賠償請先聲明,普通為30%,高檔另議)”。店里放有幾臺切割機,分為油機和水機。阿林說,油機主要用來切割大件毛料,水機用來切割小件,“行內(nèi)人會根據(jù)毛料上的裂痕來判斷如何切割。由于火成巖的結(jié)晶作用,巖石經(jīng)高溫熔融變質(zhì)重新結(jié)晶,再經(jīng)流水沖刷、搬運與沉積后,和沙礫混合,形成玉石的砂礦、沉積礦。大多數(shù)的玉石原料在形成時因為經(jīng)過大力的擠壓都會產(chǎn)生裂痕,為了更大價值地利用原料,會從它身上有裂痕的地方進行切割。”這個過程,也就是印證坊間流行的一句俗語:“一刀窮,一刀富,一刀穿麻布”的奇跡時刻。
不過,這種說法也不盡準確。飛哥講了一個故事:在瑞麗,有個叫阿宏的商人,做了很多年珠寶生意。某天他買了一塊頗大的玉石原料,興致勃勃拿去切割,一刀下去,什么亮點都沒有。再幾刀下去,還是沒有,灰心的阿宏便把那塊石頭放在自家的院子里,當小茶幾使用。年底,店里的緬甸小工要回家過年,央求阿宏說,那塊石頭擺著當茶幾怪可惜,不如便宜賣給他。阿宏應了,只收了小工幾百塊錢。緬甸小工帶著石頭在回家的路上隨便找了個切料場又切了一刀,奇跡出現(xiàn)了,一團帶著滿色、綠得似要滴出水的翡翠現(xiàn)了身。恰巧一個廣東商人偶遇,愿意出50萬元買這塊石頭,緬甸小工自然歡喜,買賣成交。后來,廣東商人拿著這塊石頭到了香港,在一個拍賣會上拍得上億元的價格。阿宏得知后,心態(tài)倒挺好,他說,“到手的麻雀會飛走,不屬于自己的東西就是強求不來,這是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