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長安安大學的岳紅記、楊麗、王凱三位老師編著的《筑夢鄉(xiāng)村:長安大學十年幫扶志》研究專著的出版發(fā)行,該專著46萬字,400多幅圖片,圖文結合,設計精美,全方位展示了長安大學十年(2013—2022)幫扶的歷史畫卷。據悉,這是國內高校首部紀年體寫作幫扶志(扶貧志)的專著。
作者運用文學紀實寫法,結合紀年體的寫作體例,描述了長安大學從2013年開始到2022年的十年期間,如何積極響應國家?guī)头鰬?zhàn)略號召, 用實際行動,真心、真情幫扶陜西商南縣、佳縣擺脫貧困后,走向鄉(xiāng)村振興的發(fā)展歷程。專著融融真實性、資料性、故事性、可讀性為一體,全方位透視了長安大學在當今社會發(fā)展中的責任、擔當、使命以及該校如何用自身的學科和科研優(yōu)勢幫扶的效果?!吨羿l(xiāng)村》除過序言,共分為四篇:
第一篇為“長大”十年(2013—2022年)幫扶綜覽,包括黨建引領精準發(fā)力;立體式全方位幫扶,主要分為黨建幫扶、科技幫扶、消費幫扶、教育幫扶、基礎設施幫扶、產業(yè)幫扶、人才幫扶等內容;持續(xù)筑夢鄉(xiāng)村振興共三部分內容。特別在產業(yè)扶貧方面,長安大學變“輸血式”幫扶為“造血式”幫扶、變“開發(fā)式”幫扶為“參與式”幫扶,以增強貧困地區(qū)內的發(fā)展動力,在當地形成了以“三產”帶“一產”促“二產”產業(yè)發(fā)展思路,形成了滿足市場需要的特色產業(yè)鏈和種植業(yè)產業(yè)集群。
第二篇“長大”幫扶的生動實踐,主要內容包括長安大學二級學院的24個黨委(其中2個學院的黨委幫扶佳縣)如何幫扶結對村的具體做法和成效;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長安大學十年來始終堅持黨建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探索創(chuàng)新“黨建+扶貧”合作模式,形成“12122”的機制,“1”為長安大學黨委對結商南縣委、2個分黨委(黨總支)與1個鎮(zhèn)辦黨委結對幫扶,22個分黨委(黨總支)與22個村黨支部黨建結對幫扶,助力商南縣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即一校幫一縣、兩個分黨委幫一個鎮(zhèn)(辦)黨委、一個分黨委幫一個村黨支部。
第三篇 “長大”幫扶干部在商南,分別講述了長安大學15名在商南掛職干部的扶貧故事。長安大學從2013年到2022年底,先后派出15位老師或者校級中層干部到商南掛職幫扶的故事,其中3人掛職定點幫扶縣副縣長,5人掛職重點幫扶村—商南縣青山鎮(zhèn)花園村駐村第一書記,5人掛職縣直黨政部門副職,2人掛職該縣主要業(yè)務部門,這些掛職干部始終牢記組織的囑托和自己肩負的使命,全身心融入商南的發(fā)展建設,為商南的鞏固脫貧成效、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付出艱苦努力、做出積極貢獻。
第四篇,“長大”研究生支教團撒播夢想,從2011年到2022年,學校先后選派九批共120余名研究生前往陜西商南縣、留壩縣、鳳縣等國家級貧困縣開展扶貧支教工作,開展“啟智、扶志、弘德”系列支教助學工作,書寫新時代教育扶貧的奮進之筆,他們讓清脆的讀書聲在群山中回響,近十年來累計完成超過4.5萬課時教學任務,教學時長達到30000個小時,共覆蓋近萬名山區(qū)學子,幫扶困難留守兒童超過1000人次,是脫貧攻堅隊伍中的一支充滿愛的生力軍,他們通過扎實有序開展“3+X”模式教學思路,以“微心愿”的方式開展愛心活動。
該專著首席作者長安大學副教授岳紅記博士說,自2021年科研團隊接到學校的《筑夢鄉(xiāng)村》的寫作任務后,從收集資料、采訪相關當事人、趕赴商南考察……到形成寫作結構和線索,歷經兩年時間。長安大學十年的幫扶歷程在國家脫貧攻堅中具有典型性,通過研究形成的專著,豐富了國內高校的幫扶案例,充實了國家脫貧致富的經驗總結材料,豐富了中國教育幫扶史的研究內容,為研究國家?guī)头稣咛峁┝说湫桶咐?,也為脫貧之后的鄉(xiāng)村振興提供了理論利于和實踐依據,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