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陽的餐館點餐,末了,服務(wù)員總要問一句,“主食要什么,面食還是米飯?”。在吃米的南方,很少見。襄陽人總說“南不南,北不北”,他們自己也搞不清,襄陽屬南還是屬北。南北融合、南北要沖、南船北馬,早就嵌進襄陽的骨子里了,這座城因此而包容。
襄陽是個包容的移民城市。諸葛亮是襄陽最有名的移民。東漢末年的襄陽,接納了許多躲避戰(zhàn)亂的北方知識分子。在襄陽的大街小巷,經(jīng)常會與《三國》撞個滿懷,比如諸葛亮廣場、廣告牌上的孔明菜、古隆中酒,一部《三國》被揉碎了,分放進這座城的街巷與食譜里。我遇到的一個門衛(wèi),三國故事張嘴就來,三顧茅廬、馬躍檀溪、關(guān)羽水淹七軍……處處必提襄陽。家門口發(fā)生的天下事,總是很得意的。襄陽人總結(jié)出,一部《三國》有32個回目、48個故事發(fā)生在襄陽。掉書袋和背景點,都顯得拙劣、累贅。一睹風(fēng)采,看書最好,煞歷史的風(fēng)景,討人嫌。
女人是水做的,有水的城市,我都喜歡。漢江是女人么?行舟江上,漢水柔軟的發(fā)膚,像一場淅淅瀝瀝的春雨,滋潤心扉。江流天地闊,我和遠(yuǎn)處的漢江大橋一同微醺在“襄陽好風(fēng)日”。
水動,橋靜,但橋是征服水的。漢江大橋的鋼梁輪廓四四方方,并不美,像一個除了剛毅什么都不剩下的男人,女人不愛,男人看著古怪。不過,也有美光顧的時候。每當(dāng)朝霞余暉與長河落日緊貼他的臉,一種英雄主義的偉大之美升騰,那光影,隆重的像他的頒獎典禮。他是漢江的第三批“船”,靠修長結(jié)實的身軀在兩岸來回擺渡。漢江大橋通車以后,襄陽和樊城才真正開始了一個城市的生活。后來,漢江上陸續(xù)出現(xiàn)了長虹大橋等好幾座橋。襄陽人還是喜歡親切地稱他“一橋”,字里行間都是愛。
船靠岸了。腳下就是老龍堤,從萬山到長門綿延十多里,《大堤曲》唱的就是這里。我最愛的是它的條石駁岸。走累了就坐在條石上休息,長形和方形的條石咬合銜接,水波不侵,襄陽也因此比樊城少受水患之苦。一塊條石肯定嗆過許多口水,被許多船磕過腦袋。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撫摸條石,潤潤的、涼涼的,有半夜的觸感?,F(xiàn)在,石縫里長出雜草,郁郁蔥蔥,少受打擾。下游崔家營大壩建起來,眼前水闊江平。
薄暮時分,老龍堤是襄陽人消閑的好去處。眷戀不去的老人將魚線向江心拋去,長長的魚竿、魚線與空氣摩擦?xí)r嘶嘶作響,還能聽得出力道;臨江吹葫蘆絲的中年男女,江風(fēng)輕挽起他們的鬢發(fā),日落黃昏中樂聲清揚;苦練滑板的酷少年,我總是多余地?fù)?dān)心他會一頭栽進江里;沙洲淺灘上,倦飛的宿鳥,呆望江面若有心思。到了酷暑,又是另一番景象:男男女女暢泳江心,盡享清涼一夏。每年正月二十一穿天節(jié),城里的女子會齊聚在江灘尋找中心有孔的石頭。最隆重的禮贊是為她設(shè)一個節(jié)日,襄陽人是這樣愛漢江的。
走了一趟,我開始嫉妒襄陽人。同為江邊長大的孩子,襄陽人能膩在水懷里。漢江的碧綠清澈是想讓人嘗一嘗的。北京吃的就是從漢江調(diào)過來的水。但是,現(xiàn)在北京空氣太糟,都想逃。襄陽人好福氣,城中就有天然濕地。
天黑了,沿岸高樓、碼頭、城墻上的燈火鮮艷刺眼,暗較高低。船餐廳的小窗格里漏出懶洋洋的微光,在昏暗與靜謐之中閃爍著曖昧浪漫的情調(diào)。它們是漢江最晚的一批船,沒有腳,終年都不會走動。
Tips:2010年,襄樊市更名為襄陽市。這座已有2800多年歷史的楚地古城,由襄陽和樊城兩個雙子城組成。自古以來,襄陽就是政治、文化中心,樊城發(fā)展成商業(y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