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軍事機關排憂解難,成了衡量各級黨委政府班子黨管武裝是否落實的重要標志。近3年,地方黨委、政府為駐軍解決重大建設問題11個,購置裝備器材1200套(件),協(xié)調辦理家屬就業(yè)、子女入學入托等實事好事100余件,妥善解決涉軍維權事件21起……2012年2月,在當年毛澤東、朱德、張聞天、王稼祥等走過的迎紅橋上,干部群眾再次匯聚一起迎接“全國雙擁模范城”牌匾。
“在遵義當兵,我們真幸運。”這是駐遵部隊官兵感同身受的一句話。走進遵義城,隨處可見對軍人優(yōu)待的種種標志:公園、公交車、紀念館、風景名勝區(qū)對軍人免費開放,郵政、電信、醫(yī)院、銀行等服務行業(yè)對軍人提供優(yōu)先服務,“洗馬旅社”多年來堅持免費讓軍人住宿,紅城出租車公司“雷鋒車”還讓現(xiàn)役軍人免費乘坐……
民擁軍,軍愛民,軍民團結一家親。近年,僅軍分區(qū)就出動人員1萬余人次,派出工作組132批次,駐點幫扶干部178人次,捐資和協(xié)調資金2700余萬元,掛幫1個同步小康示范鎮(zhèn)、45個同步小康示范村,完成了扶貧攻堅項目107個,使5萬多農民得了真正的實惠。
歲月流逝,物換星移。如今,生活在遵義這片紅色熱土上的人民,大力傳承先輩的愛國擁軍基因,高唱著新時期關心國防、熱愛國防、建設國防的時代贊歌。(沈明軍 張 序 許開偉)
紅色基因催生正能量
貴州省遵義市委書記,遵義軍分區(qū)黨委第一書記 王曉光
遵義是紅色革命圣地。當年紅軍在這里激戰(zhàn)婁山、強渡烏江、四渡赤水,召開了挽救中國共產黨、挽救中國工農紅軍、挽救中國革命命運的遵義會議。老一輩革命家在這里用鮮血、生命和智慧積淀了深厚的紅色基因,為我們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