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十年之后,有多少學生還和老師保持聯(lián)系?在昨日城中媒體的報道中,老師們的答案是:基本消失。
聽起來有點不對勁,但環(huán)顧四周,好像這又是鐵的事實。一個尊師重教口號滿天飛的社會,學生們畢業(yè)十年之后,卻在老師們的生活雷達上集體消失,多少有些諷刺吧!
而且,老師們能夠有機會說出學生集體消失之遺憾,是有契機的。這個契機就是最近人們熱議的“謝師宴”。所謂謝師宴,就是升學之后,尤其是考上不 錯大學的學生家長們,請老師們痛快地吃一頓。這個謝師宴,引起了不少人的非議:教書育人本是教師職責,還要大吃大喝干嗎?更有人看出其中大有培育不正之風 的潛力,更是憤憤不平。在這個當口,很多老師站出來說:難道我們喜歡謝師宴嗎?不!我們更希望學生畢業(yè)后常和老師聯(lián)系,可惜他們大部分在十年后就消失了!
畢業(yè)之際謝師宴如火如荼,十年之后眾弟子紛紛失聯(lián)。作為一名“消失的弟子”,筆者覺得,這個諷刺性頗強的對比,實際上是社會風氣生動的體現(xiàn)。姑且從兩方面來說:
一方面,謝師宴為什么能火?那是因為我們差不多是一個以“吃”為中心的社會。表達友情?吃一頓!表達歉意?吃一頓!高興了?吃一頓……久而久 之,吃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豐富,不僅親朋好友之間用吃表達各種情感,就是上下級、生意場、走仕途,哪個不是以一個轟轟烈烈的“吃”來作為了斷——其中內(nèi)幕,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師生之情,乃是一個有機的社會感情,既身處這個社會,那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相當有難度。
另一方面,學生們走上社會后,為什么又紛紛消失了呢?這個其實又是社會關(guān)系的縮影。不要說常回去看看老師了,這么說吧,年輕一代走出校門自謀生 路之后,兒時的伙伴,家鄉(xiāng)的父老,家里的親戚,只要不是一起出去闖世界的,有多少能做到常常見面?即便微信之類社交媒體讓大家重新找到故舊,但最初喜悅過 后,也都只停留在“點贊之交”的水平。為何?一,生計忙碌,回家一趟不易,要見故人更難;二,鐵一般的社會現(xiàn)實,造就了“混得好的,怕人找;混得不好的, 怕人問”的尷尬心態(tài),干脆眼不見為凈,心里默默祝福,最多常常點“贊”。在這種氛圍下,學生常??赐感:屠蠋煹目赡苄裕苡卸啻??
當然,師生關(guān)系比一般關(guān)系純潔。不是說“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是以私塾為基礎(chǔ)、以師生確定社會關(guān)系的老黃歷,而是說即便教師成為一種職業(yè)、學生成為“批量產(chǎn)品”的今天,師生之情,仍應純潔。
但是,既然整個社會氛圍如此,即便有少數(shù)人堅持,但大部分人都會落得“十年前,吃得轟轟烈烈;十年后,走得無影無蹤”。要想改變這個,恐怕要看整個社會風氣的轉(zhuǎn)變。
(錢克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