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段子在網(wǎng)上流行。
說的是4個人打麻將,一個人尿急上廁所,上完廁所忘了自己干嘛來了,想來想去想不出,干脆回家了;剩下三個等不來人,就商量說咱去找找他,然后他們就發(fā)現(xiàn),他們已經(jīng)忘了剛才是誰和他們一起打麻將了,想來想去想不出,于是也回家了。
這是4個老人。
這個段子給筆者最大的啟示,是趁著現(xiàn)在腦袋還不糊涂,有些事情需要掰扯清楚的,還是早點掰扯清楚好。尤其是土地70年期限這樣的大事。
上一次筆者在評論溫州土地續(xù)期問題時,認為這事不急,留給后代處理也行。現(xiàn)在看來,筆者的話不對。這事其實挺急的:一方面,70年挺快的,轉眼就到;另一方面,我們這代人老的也快,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幾個老伙伴一起到政府相關部門討說法,人家問“老人家,你們來干啥的啊?”,幾個人你看我、我看你,忘了干啥來了,那就不好了。
所以要掰扯清楚,越早越好。而且,不能在細枝末節(jié)上糾纏不清,比如20年、50年、70年之類的,要說就說到根本上。
那么,什么是根本問題?筆者認為,根本問題,就是徹底的、一勞永逸地解決居者有其屋的問題。具體一點講就是,城里人能否仿照農(nóng)村的做法,免費擁有一塊屬于自己的宅基地。
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人和城里人,在居住方面有很大的不同。
農(nóng)村人每一戶都有一塊宅基地。這塊宅基地,從現(xiàn)實情況看,不但是免費取得的,而且是永久免費,可以繼承的。一般而言,農(nóng)村人取得宅基地后,會花錢在上面蓋房子,有錢的蓋樓房,沒錢的蓋平房,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決定。筆者前些年在浙江采訪時,曾碰到一個頗有錢的農(nóng)民,他從上海的著名高校中請來了教授給他設計,蓋了一座非常漂亮的小洋樓。
以上這些,讓城里人非常羨慕。因為城里人的房子,首先土地不是免費取得的,土地使用權是從國家那里買的,還有期限,70年就得重新續(xù)期。其次,城里人住的房子,不是自己蓋的,是開發(fā)商蓋的,價錢也不是自己說了算,這些年房價漲得快,讓城里人吃夠了苦頭。
當然,城里人也有讓農(nóng)村人羨慕的地方,就是城里的房子,可以買賣、可以抵押貸款,而宅基地則是固定的,沒有變現(xiàn)功能,買賣也受到了限制。
居住是大問題。同樣是一個國家的公民,為什么農(nóng)村人可以免費取得、永久使用一塊宅基地,城里人不可以。
所以,筆者的建議非常簡單,城里人也該免費取得、永久使用一塊屬于自己的“宅基地”。
當然,筆者建議的城里人的“宅基地”,和農(nóng)村的不一樣。
因為農(nóng)村有足夠的土地,所以宅基地是實實在在的一塊土地。城市不一樣,地少人多、高樓林立,不可能給每家每戶劃出實實在在的土地。
筆者給出的建議是,仿照有專家提出的房產(chǎn)稅免征面積的做法,給城里人一塊免費取得、永久使用的居住面積以及與該居住面積對應的土地面積。
舉個例子,假如北京的標準是每人60平方米,那么,每一個北京人,從其出生開始,就可以免費取得與60平方米居住面積對應的土地的使用權,不但如此,這60平方米的房屋,也免除一切稅和費。
再舉一個更具體的例子,一個3口之家,居住在240平方米的房子里,對應的土地是4平方米。那么土地中的3平方米免費,多出來的1平方米,按規(guī)定繳納出讓金、每逢70年續(xù)期;240平方米房屋中的180平方米,免征稅費,多出來的60平方米,繳納房產(chǎn)稅和其他費用。
如果這個三口之家的居住面積剛好180平方米、或不足180平方米,那么,無論是對應的土地、還是居住的房屋,一切稅費全免。
這就是筆者設計的城里人的宅基地,操作方便,一點兒也不復雜。
這樣一來,一個城里的家庭,有錢就買豪宅,多出部分,國家收費收稅;錢少就買普通住宅,買剛好夠面積的,或少于面積的,不用繳費。這就如同農(nóng)村人,有錢蓋樓房,沒錢蓋平房。
最終的目標,是城鄉(xiāng)一體化,讓全國的居民,可以在城鄉(xiāng)間自由流動,同時保證基本的居住需求。
這應該是一個皆大歡喜的方法,保證每一個公民,有最基本的居住保障。超出保障線的部分,征收稅和費;征收的稅費,可以補貼基本的居民居住保障。操作得好,可以形成一個持續(xù)的良性循環(huán)。
這應該也是社會主義公有制優(yōu)越性和市場經(jīng)濟的最佳結合點。
在筆者沒有老之前,拋出這塊磚,希望能引出玉來,引出更精彩、更具操作性的觀點。王義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