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矞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蕭蕭秋日,嫣紅殘零,蕭瑟的秋風(fēng)欲抹去生命的色彩。然而,一叢菊,一簇菊,一片菊,悄然開在寂寥之時,傲立寒枝之上,獨自綻放奇特魅力。那是菊之于秋的點綴,那是秋天絕美靚麗的風(fēng)景!
又是一年菊花開,婀娜多姿暗香來。這是你甘愿為秋渲染一片片詩情畫意,甘愿為秋作無私無畏的奉獻(xiàn)。
自東晉大詩人陶潛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之后,其愛菊之名,天下聞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難怪宋人周敦頤因陶淵明后真隱士不多,要大發(fā)“菊之愛,陶后鮮有聞”的感慨了。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詠菊者不乏其人,中唐詩人元稹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七絕《菊花》更是其中較有情韻的。其詩云: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詩人對菊花由衷的喜愛之情流露無遺:開得正旺的菊花一叢叢、一簇簇,遍布屋舍四周,他沿著竹籬笆漫步,忘情地欣賞親手栽種的秋菊,不覺夕陽西下,日光漸漸西斜。第一句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huán)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繞”字則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lián)想,活脫脫地勾勒出一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可支的圖畫。
秋天除了“霜葉紅于二月花”的楓葉,除了夜空朗照清澈如水的皓月,菊花便是秋天里最具代表性的東西了。菊花與凌寒傲雪的梅花,清雅高潔的蘭花,堅韌不拔的翠竹并稱為花中四君子,菊花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在百花折盡百草竭的秋天,惟有那叢叢秀菊,披著晶瑩的露珠,頂著颯颯的秋風(fēng),昂首怒放。那形形色色的菊花,爭奇斗艷,綻放美麗,吐露芬芳。她的艷麗,她的繽紛,她的韻味,她的品格,都在盡情展現(xiàn),奔放于深秋孟冬,凌寒不凋,獨占枝頭。瞧,菊之色,似雪之瓊瑩,金之皇黃,霞之緋婉,墨之濃艷……多姿多彩,姿態(tài)萬千,詩詞之莫形,筆墨之難言。
中國文人對菊花一直有著特殊偏愛,他們從菊花的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秋風(fēng)中那孤傲凝霜的纖弱身軀,多么像兩袖清風(fēng)、不為五斗米折腰的中國文人。于是,菊花便恬淡天然地走進(jìn)了中國詩歌,成為歷代文人歌詠描繪的意象。
在詩人們的筆下,菊花有了千姿百態(tài)的感情:有杜甫“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的蒼涼沉郁;有杜牧“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的曠達(dá)灑脫;有柳永“檻菊蕭疏,井梧零亂,惹殘煙”的凄涼幽怨;有楊萬里“野菊荒苔各鑄錢,金黃銅綠兩爭妍”的幽默詼諧;還有李清照“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的委婉深情……后來再晚一點的曹雪芹,他把菊花搬進(jìn)了大觀園里,讓賈寶玉和他的姐妹們濃墨重彩地“詠菊”“問菊”“訪菊”“憶菊”“種菊”……
當(dāng)然,菊花似乎更多的是與東晉詩人陶淵明聯(lián)系在一起,從他開始“采菊東籬下”的隱士生活之后,才使菊花從一支單純的代表重陽節(jié)風(fēng)俗的花卉升華為一種精神、一種氣節(jié)的象征,才被后代文人爭相吟詠。然而,古今文人搜盡其心得,但又有幾人能真正領(lǐng)會到菊花的絕妙之處呢?
我喜愛菊花的素美,也喜歡她的絢麗,更喜歡她的品性。置身于這些姹紫嫣紅的菊花世界里,你會嗅到那些美麗的菊花有著不同尋常的淡淡香氣。你會感到那花瓣啊,似綢緞般光潔,似發(fā)絲般嬌柔,似陽光般奪目?;蛟S你會和我一樣,覺得她們:紅的沉靜,黃的典雅,綠的清幽,黑的肅穆,白的圣潔……同時,還會覺得她們是那么清純,那么高雅,那么溫情,令人看了心曠神怡,戀戀不舍。她們那散發(fā)著泥土氣息的醇香、婀娜多姿的倩影和純樸無邪的品質(zhì),是任何藝術(shù)手段都難以描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