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學(xué)祥
周末去郊外騎行,看到田間地頭、崖邊路畔長滿沒膝的野草,心中悠然生出一種莫名的情愫。如今的鄉(xiāng)村,少見成片的莊稼和忙碌的農(nóng)人,曾經(jīng)是孩子們?nèi)鰵g嬉鬧的田野少了生機,更體味不到我們童年時“養(yǎng)牛為耕田、養(yǎng)豬為過年”雖艱苦卻快樂的日子。
記憶中鄉(xiāng)村孩子的童年是在勞動中長大的。每年過罷正月十五,豬圈會新添一頭小豬。打豬草便是五六歲到十二三歲孩子每天下午的必修課??嬷倬幍牟莼\,提把小鐮刀,或上山,或下河,天黑前要提一籠豬草回家,否則將被大人責(zé)罵。孩子們勤快了,大人就許諾:“我娃好好打豬草,過年殺了豬叫娃把肉吃個夠!”于是,過年、吃肉成了打豬草的動力。
剛打豬草時,分不清哪些草甜、哪些草苦、哪些草有毒,綠苗苗、青蔓蔓、黃葉葉、紅稈稈,連泥帶土,一股腦兒往籠里裝。時間久了,哪里草多,哪里草少,哪些地長啥草,心里一清二楚,專打豬愛吃的灰條、薺薺菜、白蒿、厥蟹、刮兒刀、千里光……打豬草的樂趣在于能找到野果解饞,如酸掉牙的三葉草、甜中微苦的野香椿、脆生生的刺芽兒、香噴噴的羊奶奶、指甲尖大小的野草莓,還有酸棗、蛋柿子……打豬草的間隙,孩子們時常坐在元扈山,想倉頡怎樣造出了二十八字,猜洛惠渠咋能修得筆直一線,疑十八盤“之”字形山路有沒有邊,問洛河水為何流不干,羨衛(wèi)東電子廠、金堆城鉬礦來釣魚的工人,盼坐上洛靈公路每天一趟的班車去看看山外面……當(dāng)稍大的孩子說:“山的外面還是山,農(nóng)村娃心再大也走不出山”,大伙兒只好由憧憬回到打豬草的現(xiàn)實。一些調(diào)皮搗蛋的家伙心思在上樹掏鳥蛋、下河逮魚蝦上。有時會溜進老潘家的菜園子,偷吃一拃長的嫩黃瓜、沒紅透的洋柿子。一抬頭,發(fā)現(xiàn)太陽快落山,趕緊手忙腳亂地打豬草。眼看著天黑了,豬草打不夠一籠,有的把樹枝交叉架在籠中間,讓豬草蓬松成一籠;有的偷偷鉆進豆子地,貓著腰偷捋豆葉。當(dāng)然兔子不吃窩邊草,捋的豆葉都是外村農(nóng)戶的,而且不是一株豆桿捋光,專捋豆桿下半部分,隔一段捋一段,站在地邊看不出豆葉被捋過。然而,總會背時的剛提著一籠豆葉從地里冒出頭,就被鄰村人擰住耳朵帶到父母面前。接下來,大人連聲道歉,承諾黃豆收割時給對方還一捆。小孩夸張的哭喊:“哎喲!把娃打死了”。掙脫了家長體罰的孩子,直奔豬圈,操起攪食棍把“罪魁禍?zhǔn)?rdquo;打得胡跑亂竄。
盡管孩子們每天都忙碌著,但打回的草也只夠豬們吃一天。那時候包產(chǎn)到戶,農(nóng)人們精耕細(xì)做,地里的草都都被鋤了三五遍,要打豬草還真不容易。孩子們只得趟過洛河、翻過元扈山打豬草。于是,不是張家的虎子趟河被水沖走了鞋,就是李家的金妞滑下坡崴了腳。最糾結(jié)的是秋季,豬長得膘肥體壯,食量俱增,滿山遍野的果子也成熟了,惹眼吊胃。孩子們既要打比平時多的豬草,又惦記灌足了油的核桃、炸開了殼的板栗、小燈籠般的紅蛋柿、追肥不及時的甜包谷稈,委實做不到兩全其美。秋季還經(jīng)常下連陰雨,豬無草可吃,餓得拱石槽、啃柵欄、長嚎短叫,母親們只好頂著尿素袋子冒雨去打豬草。農(nóng)家孩子早懂事,此后大伙兒力爭晴天多打、多儲存豬草,以免雨天豬斷頓、人遭罪。
孩子們?yōu)榇蜇i草跑得越來越遠(yuǎn),年關(guān)也越來越近,該殺年豬了。年豬,既是養(yǎng)了一年的豬,又是過年才殺的豬。殺年豬時,孩子們最高興的是把豬尿脬吹圓了氣當(dāng)皮球玩,也知道了“尿脬打人——騷氣難聞”。更高興的是能吃到豬肉,嚼著滿嘴流油的肥肉片,聽大人邊比劃邊說:“多虧我娃打了一年豬草,瞧這膘有三四指厚”。一年打豬草的辛勞和怨氣瞬間了無蹤影。
如今,養(yǎng)豬大多是現(xiàn)代化規(guī)模養(yǎng)殖,飼料喂養(yǎng),半年出欄。人們吃豬肉卻很少見過豬走路,更不用說打豬草了。如果誰家現(xiàn)在還打豬草養(yǎng)豬,那這樣的豬肉必定是人人追捧的生態(tài)豬,估計一斤賣三五十元還要排長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