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王衛(wèi)東)又過年了,或聽路人閑聊,或與熟人拉話,他們大都會嘆惜現在過年越來越沒味了。其實年味盡在人的那份心境中。
記得我七八歲的時候,由于家里窮,我吃的和穿的都比同齡的孩子差,父母給我的零用錢更是零。于是,我就盼望著過年時,母親給我扯布縫一條褲子,或買一件上衣。盼望著臘月二十六七晚上煮肉之后,啃食那幾根噴香的大骨頭。盼望著大年初一,母親破例給我和妹妹一人兩毛錢,去商店稱二兩瓜子打打牙祭。盼望著大年初二三,去給同村的干爺、遠房姑婆和大姑媽拜年,他們回贈我五元或十元的壓歲錢(那時大人給小孩的壓歲錢一般都是一二元錢)……那時對我來說,年的味道盡在那一份份熱切的盼望之中。
那時的父母為了能早日重新蓋上新房,一年到頭總是能省即省、可摳就摳。但每到過年,他們總要給我們兄妹和奶奶添置一件新衣,會讓我們美美地吃幾頓白饃和米飯肉。為此從臘月二十開始,他們就緊鑼密鼓地忙開了,趕集辦年貨,打掃衛(wèi)生、用白土刷墻,做豆腐、蒸饃、煮肉、上油鍋……那時對父母來說,年的味道盡在自己辛苦點只要一家老小能開心上。
那時,在計劃經濟體制下,人們一年之中雖然辛苦忙碌,但依然一窮二白。只有過年時,人們才能得以短時的休息,才能從吃到穿稍加改善。所以,不論大人,還是小孩,對過年都有一種信徒朝圣般的虔誠和向往。
如今,人們平時的吃穿用度和過年沒有了任何差別,大多數人對過年缺少了過去那種強烈的期盼,自然就覺得年味淡如白開水了。如果要想嘗到濃濃的年味,就要改換一種心境。
臘月三十吃全年飯時,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雖然只有簡單粗糙的四樣菜,但卻吃得津津有味、有說有笑。兒子不時的出點洋相,偶爾對著父母說一句出格的話,做一個不敬的動作,卻逗得他們開懷大笑,我也只好放縱著他的無禮,不忍心去破壞他們老少之間的那份和諧與快樂。
當天,從早上十點開始,我就陸續(xù)收到一些友人通過短信、微信和QQ發(fā)來的信息,到年夜鐘聲敲響之前的一個小時,信息便蜂擁而至。它們有的炫酷精致,有的簡短質樸,卻無不表達著一種祝福,傳遞著一份感動,我便忙著編輯文字回復那一份份溫暖的情意。
自從放假后,我每天早上即使七點鐘醒來,都要在床上賴到八點多才起來,然后沐浴著溫熱的朝陽到商丹大道上鍛煉。在河堤上如果看到成群的野鴨在水中游泳嬉戲,我就會停下來側耳細聽它們那細小但卻悅耳的鳴叫聲。如果看到那十幾只體型碩大的蒼鷺和白鷺,向后伸直并攏細長的雙腿,變換著隊形在天空飛翔時,我就會駐足欣賞它們的倩影。有時還會掏出手機,給它們拍兩張照片,攝一段視頻。即使回家很遲,也無須擔心什么按時上課、批閱輔導了。
現在,之于經歷過困頓病痛、事業(yè)榮辱的我來說,年的味道,全在這一份樂融融、意濃濃的親情和友情之中;全在那一份喜逢瑞雪迎春、閑觀鴨鷺翔集的隨意和平淡的心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