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一天午后,在濱河路去高級中學的路口見到了原人行宋長福行長。同在小城生存,相遇的時間多,相聚的時間少。老先生握著我的手,問長問短,久久沒有放開……
他先是邀我到他家里玩,爾后又問起紙坊溝的李大洲、李發(fā)文、胡忠啟、李發(fā)明、毛澤保、盛茂芬等熟人,并想約當年工作隊的幾個人一塊去紙坊溝敘舊。
還是一九七五年的時候,宋長福先生其時在永清區(qū)營業(yè)所擔任會計。是出于清理財務工作的需要吧,基層組織整頓抽他當工作隊員,被分配在清泉公社紙坊溝生產(chǎn)大隊任材料員兼第三生產(chǎn)隊工作組長。他問的這些人,那時是生產(chǎn)大隊或生產(chǎn)隊的干部,和他有一年半“同吃、同住、同勞動”的經(jīng)歷。當時,我是紙坊溝小學的民辦教師,三隊也是學校的所在地,故而,我們也有比較多的接觸。
宋長福雖然是從家門到校門,從校門到機關門的“三門牌”學生出身干部,但人品好,對人和氣,善于和群眾打成一片。是一個考慮問題周全,處理問題比較穩(wěn)妥的干部,群眾很擁護。大概是這種深厚的感情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吧!三十多年了,這些人依然讓他難以忘懷。
那個年代干部的作風是扎實的,說到做到,很少做表面文章。工作組員真正和群眾打成一片。參加農(nóng)村整組的工作隊員很少回家,每個月最多只有三四天假,白天和社員一起上山干活,晚上還要組織群眾學習社會主義路線、方針、政策,階級斗爭的文件。也許這種勞動鍛煉的過程,感受到了山民的純樸和善良、厚道和誠信吧!世界上最干凈、最值得依靠的,是這些渾身散發(fā)著汗香的農(nóng)民。漫長的勞動歲月,他與社員們結(jié)下了深深的友誼……
上世紀七十年代群眾生活還是非??嗟?。雖然大部分社員將就能吃飽,但細糧很少,幾天也吃不到一頓“油鹽飯”。他所在的李家生產(chǎn)隊雖然種的有水稻,可一家一季也分不到兩斗。許多干部害怕到農(nóng)村“工作”,主要是生活太苦。那酸菜、漿巴、紅薯糊湯,讓許多人留下了胃病的病根。大概是宋長福沒有每天吊著“階級斗爭”臉訓人、整人吧?社員們喜歡這個工作組員。無論他到哪一家吃飯,家家都盡量改變花樣給他做“好的”吃。是純樸的鄉(xiāng)村風味讓宋先生記憶猶新吧!三十多年過去了,一個個質(zhì)樸的農(nóng)民形象,還是那樣清晰地展現(xiàn)在他的眼前。
宋先生是一個謙虛隨和,喜歡文體活動的年輕人。他二胡拉得很嫻熟,籃球也打得比較漂亮,在永清的機關干部中,他打前鋒命中率是比較高的。記得工余時,李大洲、李發(fā)文、毛澤保,我們經(jīng)常一起打籃球;有時山莊沉浸在一片月光的清輝中,那辦公室的窗口也會飄出悠揚的二胡聲……日子是那樣的平凡、平靜,沒有波瀾,沒有聲響,沒有夢幻,沒有色彩。然而,平淡的日子才凸顯出完整的人格魅力。正常的交往中,他與我們默契地配合。我們一塊參加過公社的籃球比賽,也一塊參加過縣區(qū)的文藝調(diào)演。是興趣使然吧,三十多年過去了,往事故人還是那樣地如數(shù)家珍?
是年事漸高的原因吧?人漸入老境,那如煙的往事才不時地在腦海中重現(xiàn)。老年人愛嘮叨,也愛回憶往事。
是友情難忘吧!人生經(jīng)歷的事很多,見過的人也很多,而真正能在頭腦中留下記憶的,還是那些影響深刻的人和事,是那些值得懷念和留戀的人和事。
我有時也沉湎在往事的回憶中,但那多是與我有恩、有情的人和事;有時我也容易激動,但多是正義感的沖動和家國情懷的感慨。人無論是年輕或年事漸高,都應該記住那些不應該忘記的人、不應該忘記的事。(商洛之窗 胡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