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說我孤僻成性,愁困回憶,斗心全無,衣著過時,儼然一個老人!
批評接受,但可能會、或不會“改過”。平心而論,在過去一年的日子里,常嚴格地自我審視。若有人知道我經(jīng)常把遇到的人與事,折射到自己心底里去,如照鏡子那樣去比照、去反省,必然笑破肚皮。
上周六在“敵友難分——文學創(chuàng)作路上的動力與阻力”講座中,香港作家胡燕青說:“不要光看鏡子,看窗外。”咚! 嚇了我一跳!她當然不是在說我,而是談寫作,卻不期然像當頭棒喝。胡燕青想說的是,鏡子(自己)固然好看,但窗外的風景更精彩。文學創(chuàng)作的目光得往社會看去。這次她專門談及寫作路上常遇到的四大敵人:家庭、學業(yè)與事業(yè)、朋友、聲望。因為這四個方面同時對寫作賦予動力和阻力,所以敵友難分。
胡燕青認為,在文學路上結(jié)識到的好朋友多半性相近、文風類同而又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有同一種偏愛。故此,可能會相互蒙蔽了對方,以至讓創(chuàng)作困在一個框框里,妨礙我們放眼世界,汲取百家養(yǎng)分去突破自己。聽到這兒,我與身旁的好友谷雨碰一下肩頭,發(fā)出會心的微笑,好像給說穿了的樣子。
友誼必須珍視,然卻又如胡燕青所說,要保持一些距離。保持的不是心的距離,是往還的距離。真心以待才能交朋友,然后成為好友。好友不介意直斥其非,更容得下異見。
那么,朋友是創(chuàng)作路上的敵人嗎?我以為不一定是。我在寫作路上交到的好友,對我都有積極的影響。比如我創(chuàng)作首部中篇小說《回首》,谷雨是第一個讀者,坦率地給我提意見,還充當我的校對員;而穆欣欣在我仍在構(gòu)思階段時提醒了我,不要光顧著以出人意表的情節(jié)取勝,而忽略了小說的語言。若寫出一個好故事而文筆粗糙,便顧此失彼了。
其實說到底,朋友可大致分兩類,一般的和要好的。而對朋友所作評語,是好是壞,也應該客觀審視。可坦然相對,即使有歧見,也不會傷感情的,才堪稱好友。但胡燕青說得也對,我們對朋友的作品往往擇優(yōu)表揚,絕少挑出壞文章批評,這一點,要改。(摘自《澳門日報》 文/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