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輩同行眼中的魯迅/
他之后再無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我第一次‘認識’魯迅,是在我讀初中的時候。有一次到書店去,隨手拿起一本不起眼的書,魯迅的《集外集拾遺》,讀得入迷。我想,這本書在魯迅作品中,并不算是主要的,都這么好看,吸引人。那他其他的作品,一定更好看。所以我就去找他其他的作品,果然愛不釋手,一發(fā)而不可收。”提到魯迅,易中天的態(tài)度很是敬重,“魯迅不是說過:‘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么?借用一下這個比喻,我可以說是,吃魯迅先生作品的“奶”長大的。”作家榜版的《魯迅經典全集》出版后,又一次勾起了包括作家、學者在內的一批人對魯迅表達自己的喜愛和敬意。
有意思的是,在這些后輩同行眼中,魯迅也側重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比如對易中天來說,相比魯迅作品的文學內涵,他主要敬佩魯迅作品中的思想,“魯迅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作品的思想性。他對中國人的人性,看得入木三分??梢哉f,他在作品中指出的中國人毛病,至今沒有過時。我覺得,作為一個中國人,要想深入了解自己,就去讀魯迅的作品吧!”
這種批判性的力量,在閻連科那里也得到共鳴,“繼魯迅之后我們幾乎沒有找到一個批判現實主義的作家來。”
在另外一些人眼中,魯迅作品的文學性更為突出。比如詩人于堅就認為:“魯迅,就算某些意思、觀點已不合時宜,文字依然不朽。是他超越同時代作家之處,為現代漢語奠定了堅固基石。”小說家莫言也看到魯迅作品的文學性,“魯迅有的作品故事情節(jié)本身并不復雜,但每次讀來都津津有味。因為他的文體本身提供了巨大的審美空間。”
學者陳丹青喜歡魯迅,還獨特地指出魯迅的長相,“我喜歡看他的照片,他的樣子,我以為魯迅先生長得真好看。我喜歡魯迅的第二個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學論,就人物論,他是百年來中國第一好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