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胡適的序,亞東圖書館遂于次年出版了《醒世姻緣傳》。張愛玲當年破例要錢購買《醒世姻緣傳》與弟弟分看便也應在1932年,張愛玲13歲,是上海圣瑪利亞女校初中一年級的學生。那時的張愛玲對文學已經由喜愛而至動筆,年內即在??习l(fā)表了處女作《不幸的她》。她在這個年齡這種心理敏感時期讀到《醒世姻緣傳》,自然印象深刻,而引她讀此書的向導所給她的印象也不會不深刻。
胡適為《海上花列傳》作序早于為《醒世姻緣傳》作序六年,胡適畫上《?!沸蜃詈笠粋€句號的準確時間是1926年6月30日?!逗I匣袀鳌酚蓙問|圖書館同年出版。那年張愛玲實足六歲,她自言七歲時的“課外讀物是《西游記》與少量的童話”,未提《海上花》。
據(jù)她的胞弟張子靜的回憶,張愛玲就讀黃氏小學(插班六年級)后,父親為他請了一位六十多歲的朱姓老師,在家教他念古書。“有一次,姊姊從父親書房里找到一部《海上花列傳》,書中的妓女講的全是蘇州土話(吳語),有些姊姊看不懂,就硬纏著朱老師用蘇州話朗讀書中妓女的對白。朱老師無奈,只得捏著喉嚨學女聲照讀,姊姊和我聽了都大笑不止。姊姊對《海上花列傳》的癡迷,就是從那時開始的。”張愛玲則在晚年自言“十三四歲第一次看這書”。
張愛玲在信中所表示的非??释玫胶m能給《秧歌》“平淡而近自然”的評語,讀者望文生義,多以為這個評語是胡適當年給《海上花列傳》下的。而胡適在回信中也屢屢提及這個評語,更易使人誤以為的確是胡適的原話。實際上,給《海上花列傳》下這個評語的是魯迅。胡適在當年的《海上花列傳序》中,兩處三次引用這個評語,并且也指明了是魯迅“稱贊”的。
知道了評語的出處,再回過頭去重閱張、胡二人的信,結果令人驚訝。張愛玲寫的不過是“假使您認為稍稍有一點接近‘平淡而近自然’的境界,那我就太高興了”,看不出對于該評語出處有任何指往胡適的導向;而胡適在信中每提及此評語,也都加了引號的。原以為他加引號是用以“特指”,而非“引用”,不料卻是想當然。張、胡在此并無掠人之美之嫌,的確無可挑剔。(中國新聞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