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如回憶錄》最終在1992年問世,也正是該書中披露了聯(lián)姻的“政治”版本,以及“蔣宋婚姻是宋靄齡一手安排”的證據(jù),其核心是蔣介石與宋靄齡在九江船上的會商。陳潔如描述他們會商的情景:“孔夫人搭中央銀行的快船匆匆趕來。一到碼頭,她并沒上岸,留在船上,派人請蔣介石過來一談。”兩人“花了一晝夜討論政治局勢”,當然也談到了具體的利益交換—比如迎娶宋美齡、任命孔祥熙為行政院長、宋子文為財政部長,而蔣介石則可以得到影響力、鈔票、人手和聲望各個層面的助力。
根據(jù)帕庫拉的考證,這個商談經(jīng)過尚且有另一版本,出現(xiàn)在一本孔祥熙的傳記中,大致經(jīng)過與陳潔如描述的并無太大差異,只在個別細節(jié)上有所區(qū)別。帕庫拉也因此在文中指出:“盡管陳潔如習慣夸耀自己的無私,但很顯然,蔣介石娶美齡是來自靄齡的最后通牒。”
蔣介石打發(fā)陳潔如遠走美國,靠的是苦苦懇求。他哄騙陳只需要五年,便可重新與之恢復婚姻關系,并在菩薩面前發(fā)誓:“我保證自今天起五年內(nèi)與潔如恢復婚姻關系,重做夫妻。如違誓言,菩薩可以懲罰我和我的南京政府。如果我在十至二十年內(nèi)沒有履行對她的諾言,菩薩可以推翻我的政府,讓我永遠不得立足于中國。”
那是1927年的秋天,陳潔如遠走美國,彼時心想事成的蔣介石在二十二年后一語成讖。
白宮里的“怨聲載道”
嫁給蔣介石并成為第一夫人,是宋美齡人生的重要一步,而她傳奇魅力的施展地則被公認為是在外交領域。至今,依然還有人在傳頌一九四三年蔣夫人抵達華盛頓時膾炙人口、戲劇性十足的露面—她是第一位平民、也是第二位女性,受邀在美國國會演講。“她刻意挑了一件黑色長衫、配上綠玉。她被引導走下參議院議場中央走道的綠地毯,坐到主席臺上副總統(tǒng)華萊士的座位旁,引起全場騷動。”
根據(jù)美國官方對宋美齡到訪的記錄,她透過廣播實況播出的演講告一段落,出現(xiàn)“十足的喝彩和鼓掌之風暴”。而當時美國眾多媒體對她的溢美之詞,則從美貌、措辭到智慧與勇氣各個方面?!禫ogue》的塔爾梅對她進行了生動的描述:“和一群年長的政治人物站在臺上,她像一把鋼劍,纖瘦、美麗、又果敢……她的心思正視目標、盤算進攻,而出手搏擊。”《紐約前鋒論壇報》的一篇社評說:“……她在戰(zhàn)時走來的勇敢、她的智慧、她的尊嚴、她的可愛,贏得全美國的敬佩……值得注意的是,蔣夫人的尊嚴特質(zhì),使她無怨、無求—只盼望世人能有更美好的世界、更安全的未來。”
宋美齡在演講中好用生僻詞匯和歷史典故的特點也引起了媒體們的興趣。有一個報道的大標題是“蔣夫人的Gobineau和Obtunded令記者大惑不解”,記者翻閱了《韋氏大詞典》,才搞清楚Obtunded就是“鈍化”、“遲鈍”的意思。蔣夫人談到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之后,“世界開始認為日本人是尼采式的超人—知識、體力都高人一等—這種想法正是Gobineau們、Huston Chamberlain們和他們的學生納粹種族主義者們,所宣稱的北歐人之特質(zhì)”。記者們又忙著翻查百科全書,才發(fā)現(xiàn)十九世紀法國有個外交官戈賓諾伯爵(Count Joseph Arthur de Gobineau)主張唯有白種人才有能力創(chuàng)造文化,至于休斯敦·張伯倫(Huston Chamberlain)則寫了一本書大談日耳曼人是主宰的人種。
蔣夫人在美國因演講而“一炮而紅”,但在外界佳評、贊譽不斷的同時,在羅斯??偨y(tǒng)夫婦的眼里,宋美齡卻越來越讓人“不滿”。帕庫拉引用了總統(tǒng)夫人埃莉諾·羅斯福的一番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