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 1888年6月13日(清光緒十四年五月初四日)渤海灣(38.5°N,119.0°E)M71/2(震中烈度無考)“直隸永平府遷安縣城東北隅,有塔……五月初四日地大震動,塔遂傾塌,壓壞塔旁寺屋及附近各住房,且有人口受傷者。”(《申報》光緒十四年戊子六月十五日)
60 1893年8月29日(清光緒十九年七月十八日)四川道孚干寧(30.6°N,101.5°E)M7(震中烈度Ⅸ)“七月十八日黎明時,噶達惠遠寺一帶發(fā)生地震。該寺樓上、下共一千四百余間房屋倒塌,六十五名喇嘛死亡,九十八名喇嘛受傷。受震區(qū)域東至中谷,西到恰壩石,共約三百余方里范圍,漢、藏民人房屋共倒塌約四百幢,死亡二百二十八人,受傷一百三十三人。”(駐藏邦辦大臣奎煥致攝政第穆咨文(藏文) 光緒十九年)
61 1895年7月5日(光緒二十一年閏五月十三日)新疆塔什庫爾干(37.7°N,75.1°E)M7(震中烈度Ⅸ)“舊堡基址、垛口均經損毀,四面倒缺兩處,長三四丈不等。并壞炮臺三座。其余營房、局屋、糧倉,坍塌無存。軍裝、糧料多被壓壞。堡內及附近各莊民房,傾倒不少。”(新疆巡撫陶模錄副奏片 光緒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三日)
62 1896年3月(清光緒二十二年二月,藏歷第十五繞回陽火猴年二月)四川石渠洛須(32.5°N,98.0°E)M7(震中烈度Ⅸ)“火猴年二月,一場可怖之地震,使寺廟、經堂、佛像以及僧俗人等盡陷地下。”(昌都基巧、寺廟拉讓等呈西藏諸噶倫文(藏文))
63 1902年8月22日(清光緒二十八年七月十九日)新疆阿圖什北(39.9°N,76.2°E)M81/4(震中烈度>Ⅹ)“八月二十二號,即華歷七月十九日,新疆喀什噶爾地震甚厲,民屋塌倒,城鎮(zhèn)毀傷,災區(qū)甚廣,人民之被壓死者約千余名,附近亞士顛村壓斃四百人,呂宜林死二十人。”(《匯報》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十月三十日)
64 1902年11月21日(清光緒二十八年十月二十二日)臺灣臺東東北海中(23.0°N,121.5°E)M71/4(震中烈度無考)“十五時三分在臺東發(fā)生地震,全島有感。稍顯著地震。”(西村傳三《昭和十年臺灣震災志·臺灣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
65 1904年8月30日(清光緒三十年七月二十日)四川道孚(31.0°N,101.1°E)M7(震中烈度Ⅸ)“七月二十日、三十日、八月初二日三次地震成災,坍塌居民房屋多間。該處靈雀寺殿宇,并衙寨道塢均多震塌,計壓斃漢、番居民、寺內喇嘛共四百多人。”(四川總督錫良奏片 光緒三十年九月二十八日)
66 1906年12月23日(清光緒三十二年十一月初八)新疆沙灣西(43.5°N,85.0°E)M7.7(震中烈度Ⅹ)“計縣屬博羅通古地方,震倒民房五百二十間,壓斃男女一百零五名,災民二百五十四名,震塌渠岸十余里。又石廠子地方,震倒民房六百八十間,壓斃男女六十七名,災民三百四十四名。又莊浪廟地方,震倒民房三百四十二間,壓斃男女四十六名,災民二百四二十九名,震塌渠岸三十余里。又牛圈子地方,震倒民房三百七十八間,壓斃男女二十六名,災民二百一十九名。又附近數里之大塘地方,震倒民房一百零八間,壓斃男女四十一名,災民四十六名。被災各戶,或全家覆斃,或僅存老幼,即殘喘幸延,亦壓覆數時,受傷甚重。”(甘肅新疆巡撫聯魁奏片 光緒三十三年二月二十二日)
67 1908年8月20日西藏奇林湖(32.0°N,89.0°E)M7(震中烈度無考)68 1909年4月15日(清宣統(tǒng)元年閏二月十五日)臺灣臺北附近(25.0°N,121.5°E)M7.3(震中烈度無考)“全島有感,臺北州及新竹州北部,死九人,傷五十一人。住房全壞一百二十二戶,半壞二百五十二戶,破損七百九十八戶,燒毀一戶。”(西村傳三《昭和十年臺灣震災志·臺灣地震史》(日文) 1936年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