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同業(yè)拆放利率以及“專業(yè)沖量”資金貼息走勢均平穩(wěn)
■本報記者 張 歆
對于已經習慣了年中攬儲大戰(zhàn)的銀行、投資者來說,今年6月份的平靜反而出乎意料。《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fā)現,6月份無論是銀行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還是同業(yè)拆放利率以及“專業(yè)沖量”資金的貼息走勢均十分平穩(wěn),往年的價格飆升在今年并未唱主角。
記者近日走訪多家銀行了解到,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在6月底并沒有大幅走高,非結構性產品中,預期收益率超過6%的產品十分稀缺,而且門檻都不特別高:或者要求購買資金達到300萬元以上,或者設計產品時限在一年以上而且全部為中小型城商行所發(fā)行的產品。
而去年曾經飆高至13.444%的隔夜Shibor值,今年6月份甚至沒有能夠突破3%。數據還顯示,去年同業(yè)拆放市場共計250個交易日,其中160個交易日的隔夜Shibor值不低于3%,最高點自然是去年6月20日創(chuàng)出的13.444%。就去年6月份單月來看,隔夜Shibor值最低為4.517%,且整個6月份僅5個交易日沒有超過5%。而今年6月份,隔夜Shibor值始終在2.521%-2.995%之間。1周期限的Shibor值、2周期限的Shibor值和1個月期限的Shibor值的表現也同樣遠低于上年同期。
銀行同業(yè)間資金拆放是如此一番境況,而習慣于沖時點、沖量的民間“專業(yè)資金”也發(fā)現今年的錢并不好賺?!案鞯貐^(qū)沖量資金的價格差別很大,北京地區(qū)今年每天還不到0.25%,即使是比較高的地區(qū),也很難超過0.45%”,一位“藏身”于券商,但每到重要時點就協助銀行招攬百萬元量級以上資金的掮客趙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
6月份資金價格波瀾不驚的背后,不少銀行今年采取了“先下手為強”的策略。
“之所以提前開始備戰(zhàn)攬儲,是因為去年的所謂錢荒給大家留下了心理陰影,一方面銀行開始并不能確定‘央媽’的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不知道6月底同業(yè)競爭對手會給理財產品開出多高的價碼”,一位銀行業(yè)內人士表示。
此外,商業(yè)銀行今年對于風險較高的貸款采取收縮態(tài)勢,而并非簡單遵循過去的“高風險、高溢價”,相應的,銀行對于高價格攬儲的需求自然也有所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