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曉玉)“實施這樣一次大規(guī)模置換措施,意味著我們化債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轉變。一是從過去的應急處置向現在的主動化解轉變,二是從點狀式排雷向整體性除險轉變,三是從隱性債、法定債‘雙軌’管理向全部債務規(guī)范透明管理轉變,四是從側重于防風險向防風險、促發(fā)展并重轉變。”11月17日,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趙全厚在2024投融資發(fā)展論壇上如是說。該論壇由財達證券、河北金融學院、河北省上市公司協(xié)會以及河北省證券期貨業(yè)協(xié)會聯合主辦。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11月8日表決通過了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提請審議增加地方政府債務限額置換存量隱性債務的議案》的決議。據測算,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隱性債務總額從14.3萬億元大幅降至2.3萬億元。
他表示,置換政策騰出三個空間的作用。通過實施置換政策,一是將原本用來化債的資源騰出來,用于促進發(fā)展、改善民生;二是將原本受制于化債壓力的政策空間騰出來,更大力度支持投資和消費、科技創(chuàng)新等,促進經濟平穩(wěn)增長和結構調整;三是將原本用于化債化險的時間精力騰出來,更多投入到謀劃和推動高質量發(fā)展中去。同時,還可以改善金融資產質量,增強信貸投放能力,利好實體經濟。
就如何實質性解決地方債務,趙全厚認為有兩個路徑,一是以時間換空間。地方政府債務,主要是發(fā)生在城市化、工業(yè)化建設高峰時期,支持建設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項目,形成了大量有效資產。二是要加強中央政府的支出事權,提高支出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