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田家聲)常常懷念家鄉(xiāng)那一塘又一塘的葦園。
家鄉(xiāng)居丹江之畔,從前那一河兩岸盡長蘆葦。早春,蘆葦從泥土中冒出新綠,在春風雨露的沐浴下茁壯成長。不久,便開始拔節(jié),到了古歷四月前后,蘆葦便長得一人來高,那嫩綠的葉片足有三指寬、尺把長了。這當兒,葦園里鉆滿了[扌匯](方言:音kuài)葦葉的成群婦女,她們隱沒在葦園深處嘰嘰喳喳又說又笑,把那[扌匯]下的葦葉扎成若干小把,放在筐內(nèi)拿回家,于是端陽節(jié)就有了包粽子的極好材料。葦葉裹的粽子清香鮮美,家鄉(xiāng)人世世代代以此為材,那端陽便歲歲年年過得有滋有味。早年間,商州城里每晨必有賣葦葉粽子的小販,隨著一聲悠長的“熱粽子唻——”的吆喝,立即招來一大群食客,一時三刻便把兩筐粽子搶個精光,后來者只能望筐興嘆,要吃,只得等翌日清晨了。
夏日,葦園更是綠意盎然,生機勃勃。有水鳥常在蘆葦上建巢筑穴,產(chǎn)卵孵仔。孩童常出沒于葦園掏鳥蛋。鋒利的葦葉如刀子劃傷了他們的胳膊,汗水浸濕了他們的脊梁,冷不丁有蛇從腳旁溜過,嚇得他們驚魂四散,尖叫著從葦園飛跑出來,不小心將口袋中裝著的鳥蛋顛個稀巴爛,黃水將衣袋漿成了硬甲,回到家中免不了要受父母一頓教訓,說“五黃六月”掏鳥蛋遭罪孽,一輩子娶不了媳婦。孩子們最有耳性,從此再也不敢去葦園掏鳥蛋了。
深秋季節(jié),變得枯萎發(fā)黃的蘆葦在瑟瑟秋風中搖曳。這當兒,村民們一齊出動,揮舞鐮刀割倒一塘又一塘蘆葦,打成小捆,顫悠悠扛回家,靠在自家院子山墻根。冬閑日,請來席匠打蘆席。打蘆席的工序繁多,先要把蘆葦上的外殼剝光,再用專門的破眉刀把葦子破成一二寸寬的細蔑,趁月白風清的夜晚,把破好的葦蔑放在場院里用碌碡來回碾了,使其變得如面條般柔軟,然后開始打席。打席者蹴在場院里,腳下踩了橫豎排好的席蔑,使出巧手麻利地編織。但見席蔑上下飛舞,讓旁觀者眼花了亂。耳畔聞了悉悉窣窣,那聲音猶如蠶食桑葉。席匠每編一會兒,用鐵撥子把席蔑往緊的撥。席有四六的,七五的尺寸,要編多大的席,全憑主家說了算。
蘆席在鄉(xiāng)村用途廣泛。鋪在炕上稱炕席,用來晾曬糧食稱曬席。除此,還有別的用場,比如搭頂棚,小房的上空以葦桿橫七豎八十字交叉地綁了骨架,將一張張的席子鋪在上邊,就成了既美觀大方又經(jīng)久耐用的頂棚,只是不隔風。鄉(xiāng)村人過紅白大事,桌椅板凳不夠用,隨便從門背后扯幾張?zhí)J席,或從鄰居家再借得十數(shù)八張,于場院鋪了,供客人席地而坐。于是鄉(xiāng)村人把行門入戶叫“坐席”,這種習俗和稱謂由來已久。
后來,在非常歲月的年代里,家鄉(xiāng)人秉承上級“指示”,說蘆葦荒地,也為了割去“資本主義尾巴”,于是揮舞明晃晃的鐵鍬,掘地三尺,把那一塘又一塘的蘆葦挖得斷子絕孫。從此,故鄉(xiāng)的丹江兩岸便很少見到蘆葦?shù)纳碛傲?。偶爾冒出三兩株,但畢竟是單株難成園了。
每每想起家鄉(xiāng)那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有益于人類的葦園,心里便唏噓不已。也常常在夢中夢見那失去已久的穗絮飄曳、撲朔迷離的葦景。葦園成了我心中永久的殤。
春去又春來,花落又花開。然而我心中魂縈夢繞的葦園何日才能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