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謝說,自己在網(wǎng)上看見罵聲一片,有人說“給我一個材料,3分鐘也可以把這張圖拿去獲一個金獎”,侯謝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獲獎的原因是藝術觀念和思想,并不是攝影技術。
評論者———采用別人素材要有規(guī)則
侯謝的作品到底算不算剽竊?昨天開始,此事在藝術圈內(nèi)引發(fā)了廣泛討論。
連州攝影年展創(chuàng)辦人、藝術總監(jiān)段煜婷告訴記者,她與全國攝影大賽評委會委員接觸過。“因為近年來大獎頻出剽竊問題,所以今年的評獎非常謹慎,規(guī)則制定得也很仔細,并且頒獎之前做了公示,公示期間有問題的作品都被取消了資格,侯謝的作品在一些評審看來并沒有問題。”
段煜婷說,攝影藝術中,在采用別人的作品作為素材的時候有一定的規(guī)則,但非常微妙。“如果是觀念藝術攝影作品,雖采用別人的素材,但在觀念上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那么就沒問題,就成了具有更深意義上的當代性作品。”段煜婷舉例說,之前阿根廷攝影大師李昂·法拉利的作品就使用了曼雷的人體攝影,只是作了簡單的修改,添加了些文字,表達了完全相反的意思,最后卻拿了威尼斯雙年展的金獎。
○記者手記
攝影造假為何屢禁不止
繼周老虎、藏羚羊、廣場鴿等照片造假,以及今年吉林省攝影家協(xié)會副主席桑玉柱的“金像門事件”之后,如今又發(fā)生了《明天的現(xiàn)實》的“剽竊門”。中國攝影界頻頻出現(xiàn)的造假風波,每次揭穿都會引發(fā)社會上的“轟動效應”,但卻屢禁不止。究竟是什么原因,讓中國攝影人敢于鋌而走險去“剽竊”?
這首先暴露了國內(nèi)藝術家缺乏誠信的問題。藝術評論家陳侗就說,誠信問題現(xiàn)在蔓延到中國學術界,學術抄襲、學歷造假,幾乎成為一種社會習慣性心理了。記者卻以為,攝影界的造假屢禁不止,暴露了藝術界一種急功近利、投機取巧的社會心態(tài),幾乎已經(jīng)病理化了,跟賭博心理相似,很難根治。
中國傳媒大學國際傳播研究中心主任陳衛(wèi)星告訴記者,現(xiàn)在的媒體時代比較重視揭發(fā),這部分人可能會有所收斂。但為何我們卻見到一個又一個丑劇?段煜婷或許說得有道理,在這些比賽中,造假者所付出代價太低,這讓一些人甘愿冒險,這就像一場沒有風險的賭博,無本萬利。比如,在最著名國際攝影大獎荷賽的獲獎史上,唯一一次涉假就是中國攝影師。當時,武漢晚報社攝影記者邱焰拍攝的《非典時期的婚禮》被爆出擺拍的丑聞,可邱焰最后并沒有受到太多影響,如今甚至以“著名攝影家”的身份到高校開講座。段煜婷說,中國攝影界一直有一些非常風光的“得獎專業(yè)戶”,他們參加各種攝影賽事,目的就是為了得獎。在這樣的目的驅(qū)使下,造假就成為人人敢于下注的賭博。
揭發(fā)者陳聯(lián)軍在采訪中告訴記者,這樣的全國性大賽是最高檔次的,應該對參賽者負責,只說“法律后果自負”可能無法阻攔一個個賭博冒險者。頻出造假事件,其實是對全國攝影水平的一種損害,因為這樣的全國大賽對攝影界有普遍的引導作用。所以從現(xiàn)在起,國家級攝影大展一定要提升比賽門檻,肅清各種可以造假的機會,進一步完善參賽和評獎機制,讓造假的人無路可走,讓真正的藝術發(fā)光。
專題采寫:南方日報記者李培
實習生曾靜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