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枯燥和寂寞,苦悶和彷徨,卻是結結實實的存在。在他向書法頂峰發(fā)起沖刺的這十多年,繁復喧囂的大千世界,五光十色的誘惑,不知使幾多君子眼花繚亂,迷失異化。正值中年的原康生,血肉之軀如日中天,蓬勃旺盛著呢,七情六欲自當充盈豐富,有他的文字為證:“生活中有時也有孤獨和失落……”那“有時”也許是守望青燈黃卷的忍耐極限和價值迷惘?“失落”則來自與某種豐滿現(xiàn)實失之交臂的抱憾?誠所謂,人人都說豬肉好吃,哪曉得養(yǎng)豬的臟和累?
這時的康生打開音樂,古箏起伏了悠揚的旋律,他的雙手被慣性驅使翻開碑帖,高冠博帶的古人便走了出來,目光清澈純凈,那是品格和操守的神韻流淌。你好,冥冥中有聲傳來,化作婀娜多姿的靈動線條,出其不意的橫撇點捺,與康生交流起了筆墨的情趣。他的心緒漸趨平和,以至于如野山溪流、明月幽林,平靜而恬適,靈感便像涌泉般噴濺出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此刻的康生雖不能如李白那樣,“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卻也覺得激情陡漲,酒性大發(fā),談不上豪飲,喝個六七成便臉頰酡紅,手心發(fā)癢,不提筆狂舞幾下不足以釋放胸懷。一霎時,物我兩忘,筆酣墨暢,理性和法度被拋向了天外,涂鴉如潮,紙飛如雪,醒后檢視,必有幾副上乘佳作。曾被他視為得意之作,收入一個小集子里的“書山硯海”楹聯(lián),便出自在朋友處的酒后一揮。
康生說他“書作上墻,遠睹近察,好像母親端詳襁褓中的嬰兒,面對濃淡潤燥、偃仰虛實的筆墨線條,眼前便浮現(xiàn)出一個個鮮活的生命符號,心中的愜意難以言表”。我們這些旁觀者并未參與他的創(chuàng)造,自然不會有他那樣的親昵和倍兒爽,但卻可以淡然從容地審視,苛刻到挑剔,側耳諦聽他的字里頓、錯、拽、扯間,隱隱傳出的古箏的彈、撥、拈、抹聲,促鼻嗅聞他的謀篇布局中酒氣的醇香,醉態(tài)的狂放不羈。每當此時,亦不亦樂乎?
師古堂里的紙凳和電腦
康生的書房里有兩個物件,一個起眼,一個不起眼。
先說那個不起眼的,常有點礙人的遠放在書案旁邊,近靠了墻角。整體為圓柱狀,中又為數(shù)個小圓柱,外以塑料紙包裹,是個簡易的獨凳兒。細看那小圓柱,原來是把寫過廢棄的薄柔宣紙緊緊地纏卷在一起。這樣的紙凳,康生制作了七個,六個已被好友討去,當作吉祥物沖喜。試著猜想一下,這些紙凳里有多少張或多少刀紙稿?里面肯定有對風流倜儻的王羲之的東施效顰,有對端莊硬朗的顏真卿和柔媚清秀的柳公權的模仿秀,有對懷素和尚的追風躡蹤,更多的恐怕還是漢隸魏碑的山寨版?早在他孩童時,他的寫得一手好字的父親便找來一厚沓一厚沓的舊報紙,從縣城北邊的塬上背回黃黏土,于粗磁碗里泡開,要他蘸了,從唐楷入手,練習毛筆字。父親去世后,康生用莊重的顏體楷體,為他書寫了墓碑,以作微薄的回報??瞪o他的書房或者工作室起了個齋號,叫做師古堂。每當他坐在那個紙凳上,端詳他懸掛在墻上的書作,心底里不知有幾多踏實、牢靠?那一張張廢棄的紙稿,應該是龍蛇乘霧騰飛前的一層層脫殼蛻皮,向圣賢老師遞交的一份份作業(yè)和試卷。
再說那個起眼的,是電腦,臺式的。外殼烏亮,端端正正擺在他的鋪了潔白書毯的書案右角。那電腦似乎總處在工作狀態(tài),供他隨時順手進去閱覽。好多年前,當電腦還只是年輕人的時髦用品,大多的書法作者因循于既往的經(jīng)驗,不屑于或不會操作它時,我和一位書畫家朋友探訪康生,他便情不自禁地打開電腦,眉飛色舞地邀請我們?yōu)g覽網(wǎng)頁上全國各地的書壇動態(tài),古今中外的書法名作,又點擊開一幅當代獲獎書法名作,放大了移動,反復地詳細察看結構的參差,運筆的微妙,意識的超前。我在一旁暗自感慨,這是全然迥異于以往的e時代的書法家么。一條細細的連接線,一個了望窗口似的熒屏,把他和外部的大千世界,地球村的浩瀚書海,千古不朽的先賢大師,渾然融為了一體,使他可以自由地吮吸各種書法風格流派激蕩碰撞的晶瑩雨露。他的目光,自然不會是井底之蛙了,眼界更深邃,胸襟更開闊。最新的書壇資訊,就最先在他這里得到回應,投稿,發(fā)表,入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