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件事的背后蘊含著怎么樣的習俗?一方面,猴與馬的形象一再出現(xiàn)于今天的內(nèi)蒙古、陜西、四川和河南的考古遺址中似非偶然,那多少意味著畜猴避馬病習俗存在的可能。另一方面,漢代人喜歡利用諧音討吉利,從山東鄧廟出土的畫像、陜西西安南郊繆家寨、河南南陽市出土的陶塑,都可以證實其都利用“猴”字的諧音博取“得爵封侯”的彩頭。
古人留給我們的東西不只有文字資料,還有大量的其他非文字的視覺性的材料。
在我理解中,圖像材料有一些特質(zhì),也有一些限制。相對于語言、文字,圖像材料具有直接性、全面性、同時性、立體性、色彩性。當你看到一個視覺性材料的時候,你直接就是面對它,文字、語言則需要在你腦子里經(jīng)過轉(zhuǎn)換。
圖像材料也有限制,它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做這么解釋,也可以做那么解釋。這大概就是為什么過去的歷史學家強調(diào)使用文字資料而非圖像資料。那么文字是不是就更確定了呢?我覺得也不盡然。
作為一個歷史學家,應(yīng)該把古人留給我們的所有資料,包括文字和非文字納入眼睛,納入我們的思考,讓我們?nèi)娴厝フ莆铡⑷娴厝チ私夤湃说降资窃趺聪氲?。通過對考古圖像資料的分析,往往能得出的一些有趣的結(jié)論。
猴防馬病
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件事的背后蘊含著怎么樣的習俗?玉皇大帝封孫悟空為“弼馬溫”這件事最初是從吳承恩的《西游記》中獲知的。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很傷腦筋,就想給他封個官。天庭里有很多馬,沒有人管,就讓孫悟空管馬,封為“弼馬溫”。
中國的歷朝歷代沒有“弼馬溫”這樣的官名,為什么叫“弼馬溫”?原因很簡單,“弼馬溫”諧音“避馬瘟”,就是“避免馬得瘟疫”。據(jù)說猴子可以讓馬不得瘟疫,吳承恩寫《西游記》的時候給孫悟空取了這么一個名字是有當時背景的,并非胡來。
李時珍《本草綱目》卷51“狝猴”條:“養(yǎng)馬者廄中系之,能辟馬病。胡俗稱馬留云,梵書謂之摩斯咤。”李時珍曰,“《馬經(jīng)》言,馬廄畜母猴辟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馬食之永無疾病矣?!段饔斡洝分尽?rdquo;原來母猴每月來的月經(jīng),流到馬的草料上,馬吃了,就可以避馬瘟。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有過這樣的記錄,所以吳承恩寫《西游記》時,有這么一個設(shè)置并非完全無所依據(jù)。明代有個叫謝肇浙的人在其《五雜俎》卷九中說:“置狙于馬廄,令馬不疫,”接著又提到:“《西游記》謂天帝封孫行者為弼馬溫,蓋戲詞也。”他說這是搞笑的說法,但不是沒有來歷的,“弼馬溫”就是避牛馬的瘟的諧音詞。
這些多是文字資料,2008年我到南京博物院,從南京博物院右側(cè)的院子里經(jīng)過,發(fā)現(xiàn)右邊的院子里有很多拴馬柱,這都是明清時代的拴馬柱,有趣的是拴馬柱上都刻有一只石猴。
2011年,我去西安碑林,碑林里面也有一堆的拴馬柱,都是從陜西那邊的農(nóng)村民間收來,擱置在院子里,上邊也刻有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