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作偽的手段古已有之,且前人之述備矣。但如今的藏家仍會一次次中了作偽者惡意的圈套。正如資深藏家蔣文進的告誡:“藏家們上當受騙并非真的毫無書畫鑒定知識,而是當貌似天大的‘漏兒’擺在面前時,原本的判斷力喪失殆盡,輕而易舉地‘束手就擒’了”。此言正中時弊:想辨?zhèn)?,首先就要從心態(tài)上擺正態(tài)度,撿漏的時代早已離我們遠去。
就古畫而言,“仿”的不一定沒有價值,要看是什么時代仿的、誰仿的、仿的是誰等情況而定。
就古代書畫仿作的藝術價值而言,通??梢园凑沼筛叩降头譃槲宸N:
一。代筆——多出自名家的學生、子女等。如文征明書法的代筆多是文彭、文嘉、周天球;繪畫代筆多是錢榖、居節(jié)、朱朗。董其昌繪畫的代筆多是趙左、沈士充、僧珂雪等;書法多是吳易。吳昌碩的代筆多是王震、趙云壑等。當然,代筆的情況又分很多種,有署名者參與繪畫的、有代筆人畫好后再由名家添款的等等。
二。換款——如將明代浙派或院體畫原作者的名款、印章挖掉換成宋代某大家的作品,這種畫作本身仍具有一定的價值,再如明代曾有人將周臣的款換成唐寅的款,其實周臣是唐寅的老師,其繪畫也具有很高的水準。
三。仿品——這種形式又分為仿有作品存世的畫家和無作品存世的畫家。后者主要指張僧繇、陸探微等只在畫史上記載有作品傳世,作偽者便依據(jù)書中內(nèi)容場景依樣造之。
四。摹品——此處所論“摹品”不包括諸如唐代所謂“響拓”的作品(如唐摹《萬歲通天帖》、神龍本《蘭亭序》),而專指“蘇州片”那種有固定底本,依樣畫瓢式的復制下來,最常見的是對仇英作品和《清明上河圖》等題材的復制。相對于仿品,摹品更為機械,得形易而得神難。
五。印刷品——隨著珂羅版、木板水印和宣紙印刷等新技術的產(chǎn)生,這種東西只能稱其為工藝品而非藝術品。雖然鑒別方法簡單,但在光線暗淡的場所還是具有很強的迷惑性。
當然,市面上還充斥著大量的諸如“蘇州片”、“揚州片”、“河南造(也叫開封貨)”、“湖南造”、“廣東造”、“北京后門造”等等畫作,這些偽作雖然數(shù)量龐大,但已形成固定的流水線作業(yè),工藝相對固定,造假對象也相對固定,而且品質(zhì)低劣,只要藏家不要被表面的做舊效果所迷惑,明眼人一看便知真?zhèn)巍?/p>
就近現(xiàn)代書畫作品而言,鑒定難度相對較大,首先,近現(xiàn)代畫家作品寫意性更強,非專業(yè)人員對于所謂“氣韻”、“筆意”的理解還相對模糊,并且風格多樣,作品存世量大,正如著名鑒定家呂立新(微博)所推測:齊白石作品存世量在5萬件左右,黃賓虹作品約1萬件左右,傅抱石、李可染、徐悲鴻(含素描)的作品各有2000件左右,潘天壽作品為800件左右,陳少梅的作品也有400件左右,這些數(shù)字在傳世的古代畫家中是很難想象的。
一個浙江朋友對筆者透露,在浙江,仿造陸儼少的假畫早已形成團隊配合,有專門仿韓天衡、石開風格刻陸老自用印的;有專門題字的;有專門上色的。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連作偽者的作品都可以賣到5000元一平尺。
當然,作偽者的手段無外乎照原作依樣克隆;對原作進行移花接木,簡單改動、東拼西湊;甚至生硬編造等手段。對初入行者最具有迷惑性的就是名人題跋、名人鑒藏印、著錄作偽、家屬證明以及各種名目的“名人證書”等等。這些原本作為輔助性的手段現(xiàn)在儼然一躍成為鑒定書畫的定音錘了。
簡而言之,鑒定書畫還是應從繪畫本體來考量,我們不妨引用南齊謝赫的“六法論”加以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