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廿七年即公元1901年春天,秦皇島撫寧縣發(fā)生血案,周各莊李家先后12人喪命。命案發(fā)生不久,懷著身孕的李家兒媳馬家姑娘即走上漫漫控告之路。這個失去 3個孩子的母親,堅忍而決絕??馗媛飞?,千辛萬苦,遺腹子出生數(shù)月又被害,公爹也打了退堂鼓,她卻百折不撓,懷揣孩子發(fā)辮,誓將兇手繩之以法。3年多的時間,官司從縣打到府,從府打到省,又從省打到京城,反反復復,曲曲折折,牽涉到的官員從知縣、知府一直到那桐和袁世凱這樣的朝廷一品大員,甚至連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都驚動了。光緒三十年即公元1904年,官司落幕,馬家姑娘贏了。人們看到,中國末科狀元劉春霖出席朝廷安排的瓊林宴之際,命案策劃者和制造者,大挑知縣、舉人王維勤在等待命運的最后宣判,他也將成為中國歷史上接受凌遲之刑的最后一人……
本報《燕趙風物》專欄,自2009年12月6日起,對這樁發(fā)生在108年前的命案進行了連續(xù)報道(讀者也可登陸燕趙都市網(wǎng).yzdsb閱讀),旨在鑒古警今,在讀者中間也引起很大反響。2010年3月16日,省內(nèi)部分知名專家做客本報,就此報道從歷史和文化的層面,進行座談研討。本報記者特摘錄以下精彩片段,以饗讀者。
比楊三姐告狀更驚心動魄
這件事比楊三姐告狀更驚心動魄。的確,這是塵封了108年的非常特別的大事,不論是史學價值,還是藝術(shù)的價值,都應該超過楊三姐告狀,甚至可以直追那個時代的楊乃武和小白菜。我們河北這件事為什么沒有得到應有的歷史肯定?
我是從小聽李馬氏(即奇案中的馬家姑娘,記者注)的故事長大的。我1996年來到燕趙都市報,那一年撫寧縣民政局突然發(fā)現(xiàn)了這件事,并在民間征集史料,可惜我當時已經(jīng)離開了。因為燕趙都市報的編務太繁忙,我無暇關(guān)注這件事,去年和前年的時候,和人們說起這件事,引起記者的重視,覺得這件事可以做。
我聽到的都是老人傳說給我的。記者報道做得很嚴謹,獲得了當時很真切的史料,所以使得老人們相傳的東西還原為一個歷史事件。他做的一些考究,包括一些評說,比我聽到的更精準。但是我覺得媒體所能做的事情也僅止于此,畢竟不是史學家。如果我們還有一個大的想法,就是想通過藝術(shù)形象,進一步擴大這個人物和事件的影響。這還要依賴于藝術(shù)界,媒體所能做的就是在河北首先披露出來。
老李家和老王家,應該說都是大戶,老王家世代書香,三輩人都中過進士、舉人。老李家就是土財主,人多勢眾,時常有一些不軌的行為,兩家因一些小事結(jié)怨,最后釀成這樣的慘案。一旦釀成慘案,是非就不重要了,因為不至于要把人都殺了,殺一個人行,殺他全家的婦女和孩子,這就太過分了。還是世代讀書人牽頭來做的滅絕人寰的事情。
如果光是殺了人,或者把這個案子破了,也不值得我們發(fā)掘,關(guān)鍵是出現(xiàn)了這樣一個女人———馬家姑娘。李馬氏連個名字都沒有,實際上“李馬氏”這樣的稱謂就反映了那個時代婦女的地位。
老李家還有一個活著的人——— 李際昌。留下這么兩個人,一個公公,一個兒媳。真正有深仇大恨的莫過于李際昌,但最后把官司打到底的卻是馬家姑娘,這樣一個女人的典型意義,那就是她能讓所有的男人汗顏,公公不去打官司,而讓兒媳婦打官司。
然后她回娘家找到她的哥哥寫訴狀,寫得非常好,拿著訴狀從縣里面開始告狀,一直到府里,再告到直隸總督那里,整整三年,并且懷抱襁褓里的孩子。一個女人把這個官司打贏了,我感覺這個案件的慘烈是天下少有的,打贏這樣官司的女人也是少有的,遠遠超過楊三姐。案件本身甚至超過楊乃武和小白菜案,這是12口人的滅門慘案,一個女人在血泊中站起來,做這件事,可以叫做驚天地泣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