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振森看到很多村民被毒品害得慘不忍睹。有一戶人家,家里兩個兒子吸毒,把家里值錢的東西都賣了,父親被逼得上吊,大兒子跟老婆離婚了,母親也跑了,留下一個孩子沒人管。“這是真正的家破人亡、妻離子散啊!”凌振森說。
賣到家里沒有東西可賣的時候,“粉仔”就去偷、去搶,村里的社會治安也成了問題。
救 贖
“現(xiàn)在,村里只要有陌生人出現(xiàn),村民看見了都會向我們報告。”隘口邊防派出所禮茶警務室警長韓中寬對記者說。
“毒品一日不絕,禁毒一日不止。”在韓中寬看來,警民同心、全民禁毒,通過治安“網(wǎng)格化”管理,不但使警民更同心,還完成了對昔日“吸毒村”的一次救贖。
雖然時間久了,韓中寬根據(jù)言行舉止就能判斷出來某個人是不是吸毒,“派出所的人一到村里,吸的人跑,不吸的人不跑,百分之八十我都能認得出來。”但他也坦承,民警實地下村打探毒情并不容易。
“多數(shù)村民都姓凌,屬于本家,許多人礙于情面三緘其口,加上害怕被報復,不少人連話都不敢跟民警多說。”隘口邊防派出所教導員杜萬鞭說。
為了方便群眾,禮茶村警務室特意設立警長接待日,村民發(fā)現(xiàn)毒品的相關線索可以直接找民警反映。
建立“十戶聯(lián)防”機制之后,全村的人都打起了精神,哪家哪戶有吸毒的跡象,馬上就有電話打到派出所里。
凌振森表示,一旦沾染上毒品,要戒掉并不容易,容易反復,所以只有全民參與,才能對吸毒人員起到持久的幫助和監(jiān)督作用。
村委會每年都跟村屯黨支部簽訂禁毒方面的責任狀,層層負責,上下聯(lián)動。凌振森說:“哪個屯出問題,就取消黨支部、黨員的評優(yōu)資格。”
加強對毒品危害的宣傳,也是當?shù)孛窬痛甯刹吭谶@場禁毒反擊戰(zhàn)中的重要任務。每年的一些時段,比如臨近春節(jié)時,外出打工的人回到村里,轄區(qū)派出所就下鄉(xiāng)辦禁毒培訓,每次培訓至少有五六十人參加。
“吸毒的連鍋都沒有,不吸毒的有高檔電器;本來還有面包車,一吸毒現(xiàn)在什么都沒有了……”通過村里吸毒家庭和不吸毒家庭的對比,民警用擺在眼前的事實,告訴年輕人毒品對家人、對社會、對國家的危害。
一些村民受教育程度較低,只懂本民族語言,這給外地民警宣傳幫教帶來困擾。在此情況下,派出所民警便試著組織一些責任心強的婦女成立“壯族女子山歌隊”,將法律法規(guī)編成膾炙人口的山歌,逐村逐屯地進行宣傳。多首山歌被廣為傳唱:“毒品就是那魔鬼,吸食上癮不可收;哥哥妹妹莫近它,齊心協(xié)力把毒除。”
“有的人來找我們,要求把他們的老公、兒子帶去強戒?,F(xiàn)在,大家有了一個共識,知道吸毒不是犯一個小錯誤那么簡單了。”凌振森說,村里人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觀念——“吸毒是一件很丟臉很敗家的事”,毒販想誘騙年輕人上當不那么容易了。
重 生
經(jīng)過警民的共同幫助,大多數(shù)吸毒人員都有戒毒的決心,自愿要求戒毒。邊防民警知道,只有讓邊民摘掉貧困“帽子”,才能幫助禮茶村徹底洗滌“吸毒村”的因子,獲得真正的重生。
憑祥市邊防大隊政委甘世勇說,禮茶村毒品繁衍的因素之一,是部分貧困青年沒能得到更好的教育。為改變這一現(xiàn)狀,邊防民警頻繁走訪學校,了解學生家庭情況,并幫助一些家境貧困的學生繼續(xù)學業(yè)。
17 歲的壯族男生小杰因父母吸毒感染艾滋,9歲就成了孤兒,準備上初中時,小杰幾近輟學。禮茶村警務室民警了解情況后,想方設法資助小杰上學。“這些民警叔叔經(jīng)常問我在學校的情況,包括學習、生活等,如今每月有五六百元生活費,邊防民警叔叔幫扶一點,學校資助一些,自己再借一點。我一定要努力讀下去。”小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