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武關河之五
栗子坪與黑龍灣
袁石軍
黑龍灣
栗子坪村
沿著蜿蜒曲折的武關河一路北上,穿過北趙川溝口,就來到栗子坪村。
這里遠離城鎮(zhèn)、人煙稀少,林木蔥郁、山水相映,空氣清新,生態(tài)極好,是國家特有瀕危珍稀水生動物大鯢的棲息地,是名副其實的天然氧吧,也是個差點被人遺忘的地方。
跨過大橋進入村里,道路兩旁是幾家商店,幾十戶人家分布在河北岸,家家場院干凈整潔,半坡上還有一處新村,幾棟廠房透露出現代化的氣息。聽當地群眾說,很早以前,這里的山坡上到處都是栗子樹。
栗子坪的村民多數為“下湖人”,先祖是幾百年前從南方移民而來,講著一口聽不太懂的“蠻子話”,民風淳樸,講究禮儀,勤勞能干,熱情好客,一代代栗子坪人在武關河畔繁衍生息,見證著河水漲落,建設著美麗家園。
近年來,栗子坪村“兩委”班子依托優(yōu)越的資源優(yōu)勢,組織群眾大力發(fā)展天麻、中華蜂、食用菌等產業(yè)。這里氣候溫涼濕潤,適宜天麻生長,所產的天麻個大飽滿藥量足,深受外地客商的青睞,成為不少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目前戶均種植天麻2畝多,村上還建起天麻加工廠,僅天麻一項村民人均收入達到5000元。
村上還大力推進秦嶺山水鄉(xiāng)村建設,拓寬硬化了村組道路,解決村民出行難、農產品銷售難問題;扎實開展人居環(huán)境整治,實施綠化亮化工程,修建一體化凈水處理站,建起寬敞氣派的文化廣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村容村貌越來越美,村民幸福感越來越高。
穿過栗子坪村,沿著武關河上行2公里,便來到遠近聞名的黑龍灣,武關河水在這里拐了個大彎。聽當地群眾說,遠古的時候,黑龍灣流域時常發(fā)大洪水,某天有條黑龍降落到這里,治服了洪水,拯救了黎民百姓,村民在附近山上修起黑龍廟,世世代代朝拜。
靠東邊有一座高聳的山峰,名叫松樹尖,山頂建有祖師廟。很小的時候聽大人說,松樹尖上住著一位叫石姑娘的道姑,她心地善良,常翻山攀巖采草藥,免費為當地群眾治病,戰(zhàn)爭年代還救助過紅軍。如今,她去世已經30多年了。
黑龍灣附近植被茂密,山勢奇特,環(huán)境幽靜,風光秀美。億萬年來,松樹尖上黃了又綠,武關河水濁了又清,它們就這么靜靜地守望著,守望著滄海桑田,守望著不老的傳說。
黑龍灣迎來新生,不得不提一位叫明平武的老領導。脫貧攻堅那會兒,他通過不懈地努力,使黑龍灣景區(qū)的開發(fā)從無到有,一點點成型,每個景觀的策劃、每處設施的建設,都傾注了大量心血。
他多方籌資整修道路,建起停車場和宿營地,在武趙公路沿線安裝路線標識牌。為了聚人氣,他請來各級領導捧場,邀請自駕車隊助興,指導群眾辦起農家樂。每逢夏日周末,相約黑龍灣、親近武關河,峽谷穿越、松尖覽光,獅峰攀巖、賞鯢垂釣,親子戲水、野外燒烤,品味陜南八大件、東鄉(xiāng)十三花,回歸鄉(xiāng)村田園,寄情山水之間,成為不少城里人向往的樂事。
從黑龍灣再往上游行走3公里左右,道路到了盡頭,進入一段無人區(qū)。這里河面平緩,河道里是大小不一的石頭,岸邊沙石白皙、怪石嶙峋,武關河水從峽谷深處靜靜流淌,沖出一個個水潭,河水清澈,毫無污染,是娃娃魚的最佳棲息地。近年來,省市水利部門在這里建立了國家水生物實驗基地,投放了大量魚苗,村民的環(huán)保意識明顯增強,自覺承擔起保護娃娃魚的責任。置身此地,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漸漸忘記城市的喧嘩,回歸內心的寧靜,周身無比地輕松。
世間最無私最偉大的是母親,家鄉(xiāng)的母親河也是如此。她用博大的胸襟,默默滋養(yǎng)著沿河兩岸的兒女,帶給我們無限的歡樂和回憶。隨著鄉(xiāng)村振興大幕的拉開,相信不遠的將來,有著靚麗顏值的黑龍灣一定會成為武關河上一顆耀眼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