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矛盾、化解糾紛是社會治理的基礎性工作。我們黨始終把社會矛盾化解作為社會治理的重要內容。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zhèn)干部群眾創(chuàng)造了“發(fā)動和依靠群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這是一套扎根中國文化、符合中國實際、行之有效的社會治理方案,成為我們黨領導人民在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方面創(chuàng)造的寶貴經驗。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強調把“楓橋經驗”堅持好、發(fā)展好,把黨的群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為“楓橋經驗”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使之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的生機活力,為我們更好服務群眾、化解矛盾、定分止爭指明了方向。人民法院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學習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從黨的百年奮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緊圍繞“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目標,推進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不斷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貢獻力量。
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準確把握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根本遵循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的高度,就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加強和創(chuàng)新社會治理、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等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體現了真摯為民情懷和對社會治理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為人民法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推進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
堅持把黨的領導作為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之路,善于把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轉化為社會治理優(yōu)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皸鳂蚪涷灐敝詺v久彌新,充滿生機活力,最根本的就在于把黨的領導貫徹到社會治理全過程、落實到基層治理第一線。人民法院要牢牢堅持黨對司法工作的絕對領導,充分發(fā)揮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yōu)勢,推動社會各方力量在矛盾化解中發(fā)揮更大作用,形成內外聯動、上下協同、有序銜接的多元糾紛解決格局,真正把黨的理論優(yōu)勢、政治優(yōu)勢、制度優(yōu)勢、密切聯系群眾優(yōu)勢轉化為社會治理的強大效能,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治理體系和司法制度的巨大優(yōu)越性。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法治體系建設全過程。人民法院要牢記人民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完善群眾參與矛盾化解的制度化渠道,創(chuàng)造更多依靠基層、發(fā)動群眾、就地化解矛盾的辦法,最大限度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司法需求。把人民法院糾紛解決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眾的創(chuàng)造性實踐中,真正讓人民群眾成為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實踐參與者、直接受益者和成效評判者。
堅持從中國國情和實際出發(f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必須是扎根中國文化、立足中國國情、解決中國問題的法治體系。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崇尚以和為貴?!皸鳂蚪涷灐焙汀榜R錫五審判方式”是黨領導人民推進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的成功經驗。我國作為擁有14億多人口的大國,推進法治建設必須抓前端、治未病。人民法院要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法律文化,發(fā)揚人民司法優(yōu)良傳統(tǒng),突出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的中國特色、時代特色、實踐特色,為人民群眾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堅持正確處理新形勢下人民內部矛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群眾矛盾糾紛調處化解工作規(guī)范起來,讓老百姓遇到問題能有地方“找個說法”。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fā)生變化,人民群眾的利益關系更加復雜多樣。人民法院作為國家審判機關,要履行定分止爭、懲惡揚善職能;作為人民司法機關,又要引導群眾正確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眼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等關系,提供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利益訴求的多元化渠道,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人民法院通過和解、調解等方式公正高效化解人民內部矛盾,盡快修復破損的社會關系、人際關系,更好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安全穩(wěn)定。
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這是推進法治建設、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訴訟是化解矛盾的必要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人民法院要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推動完善預防性法律制度,形成矛盾糾紛化解的“多車道”。加強訴訟與仲裁、公證、行政裁決、行政復議等非訴訟解紛方式銜接,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充分發(fā)揮替代性糾紛解決機制和在線糾紛解決機制作用,為群眾提供便捷快捷、訴非銜接、線上線下聯動的多元化糾紛解決方式。
堅持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社會治理是一門科學,指出要把專項治理和系統(tǒng)治理、綜合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結合起來。人民法院要深刻把握社會矛盾成因及演變規(guī)律,更加注重系統(tǒng)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創(chuàng)新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的理念思路、體制機制、方法手段,堅持綜合施策、關口前移、開放融合、多元化解。更好發(fā)揮司法在提升基層治理法治化水平中的重要作用,在法治軌道上統(tǒng)籌社會力量、平衡社會利益、調節(jié)社會關系、規(guī)范社會行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定分止爭。
堅持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雙輪驅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深化訴訟制度改革,推進案件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同司法工作深度融合。人民法院要把司法體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設作為推動法院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的車之兩輪、鳥之雙翼。通過司法改革為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賦能,通過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推動改革成果系統(tǒng)集成,使司法改革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群眾。推進“互聯網+楓橋經驗”創(chuàng)新實踐,全面升級在線多元解紛和智慧訴訟服務,不斷完善中國特色、世界領先的互聯網司法模式,努力為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數字正義。
堅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根本支撐。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工作的基礎在基層。人民法院要牢固樹立強基導向,推動司法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主動融入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城鄉(xiāng)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現代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堅持把一站式建設同基層黨組織建設相結合、同人民法庭建設相結合,不斷提升基層司法能力、治理能力、服務能力。推動健全覆蓋城鄉(xiāng)街鎮(zhèn)村社的糾紛預防化解鏈條,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切實把矛盾解決在萌芽狀態(tài)、化解在基層。
堅持集約集成、在線融合,推動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學指引下,人民法院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形成符合中國國情、遵循司法規(guī)律、引領時代潮流的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化解矛盾糾紛、服務人民群眾的能力水平顯著提升,創(chuàng)造了獨樹一幟的多元糾紛解決中國方案,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司法為民之路。
矛盾糾紛源頭治理走出新路子。主動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體系,推動人民法院定分止爭職能向糾紛源頭和前端延伸。各地法院解紛觸角不斷向基層網格、企業(yè)園區(qū)、重點行業(yè)領域延伸,廣泛參與平安鄉(xiāng)村(社區(qū))創(chuàng)建,調解平臺進鄉(xiāng)村、進社區(qū)、進網格工作有序推進,“家門口”糾紛解決站點充滿活力,農村地區(qū)優(yōu)質司法資源供給更加充沛。人民法庭發(fā)揮在源頭預防調處矛盾糾紛中的“前哨”“堡壘”作用,全國8429家人民法庭通過入駐調解平臺,在線對接綜治中心、矛調中心、司法所、派出所、工會、婦聯、鄉(xiāng)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等基層治理單位43033家,有效激活基層解紛服務網格,讓大量矛盾糾紛依法及時就地化解。
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取得新進展。加快推進“法院+”多元糾紛解決體系建設。與中央臺辦、全國總工會、中國僑聯、全國工商聯、國家發(fā)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證監(jiān)會、國家知識產權局、中國中小企業(yè)協會等單位開展“總對總”訴調對接合作。廣泛凝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民調解組織、行政調解組織、行業(yè)專家、律師學者、退休法律工作者、基層干部、網格員等解紛力量,形成優(yōu)勢互補、專群結合、融合發(fā)力的多元共治格局,覆蓋四級法院的行業(yè)性專業(yè)性調解資源庫日益豐富。2021年,人民法院對接調解組織和調解員數量分別達到6.3萬個和26萬名,借助社會力量訴前調解成功案件610.7萬件,同比增長43.9%,遠超全國法院案件量同期增幅。
矛盾糾紛在線調解實現新突破。在世界上率先出臺在線調解規(guī)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在線集成解紛資源,實現四級法院應用率100%,有效打破地域阻隔和時空限制,為群眾提供同質化、均等化、全流程在線糾紛解決服務。截至2021年底,人民法院在線調解案件累計超過2400萬件,年均增長85.6%,在線音視頻調解占比從2018年的0.2%提高到現在的27.5%,平均調解時長17天。86%的道交糾紛在線調解,調解成功率超過66%。平均每個工作日有4.3萬件糾紛在平臺進行調解,每分鐘有51件成功化解在訴前。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極大方便群眾及時化解矛盾糾紛,成為中國法院的一張亮麗名片。
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開創(chuàng)新局面。堅持把最好的場所、最便捷的糾紛解決服務提供給群眾,訴訟服務中心一站式解紛能力持續(xù)增強。類型化調解室和速裁團隊在全國法院訴訟服務中心基本實現全覆蓋,“分調裁審”機制改革全面落地,立案登記制與矛盾多元化解改革有效銜接,具有區(qū)域特色、民族特色、專業(yè)行業(yè)特色的多元解紛品牌蓬勃發(fā)展。一站式解紛涵蓋勞動爭議、道路交通、物業(yè)合同、醫(yī)療糾紛、證券期貨、金融消費、銀行保險、知識產權、民營企業(yè)、價格爭議、涉僑涉臺等諸多領域,群眾解決糾紛渠道更加豐富,糾紛化解的質量、效率和公信力不斷提升。2021年,全國法院52.5%的一審民事案件通過速裁、快審方式審理,比一審民事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縮短43%,真正實現讓正義提速、為群眾解憂。
明確職責使命,更加充分發(fā)揮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顯著優(yōu)勢
進入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都對人民法院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人民法院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從更高層次上謀劃和推進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更好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zhí)行、服務社會治理。
立足服務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更好發(fā)揮法治對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的引領、規(guī)范、保障作用。人民法院緊扣把握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構建新發(fā)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fā)展要求,積極推動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融入黨委領導的社會治理體系,公正高效化解經濟金融、科技創(chuàng)新、民生保障、農業(yè)農村、土地房屋、環(huán)境資源、數字治理等各領域糾紛,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務。積極建設以訴訟服務為載體、多元解紛為主體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和訴訟服務體系,形成源頭預防、非訴在前、多元化解、繁簡分流的分層遞進解紛路徑,高效化解矛盾,促進基層善治,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國。
立足服務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fā)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人民法院積極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期待,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菜單式、集約式、一站式糾紛解決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需要。圍繞“一站式”這個關鍵、“多元化”這個目標,推動糾紛解決服務從分散到集約、從單一到多元、從現場到“掌上”、從傳統(tǒng)到智能,努力為老百姓提供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的糾紛解決服務。健全覆蓋城鄉(xiāng)的訴訟服務機制,在線訴訟服務、12368熱線服務24小時“不打烊”。在世界上率先實現跨域立案服務全覆蓋,探索“夜間法庭”“假日法庭”,解決群眾打官司中的急難愁盼問題,極大方便群眾化解矛盾糾紛。加強巡回審判,馬背法庭、車載法庭、漁船法庭等把司法服務送到群眾身邊,讓全體人民共享便捷高效的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服務。
立足服務人民法院工作高質量發(fā)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人民法院堅持從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司法制度、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的高度,認識、謀劃、推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推進其與立案登記制、司法責任制、訴訟制度改革等改革成果系統(tǒng)集成,與智慧法院建設深度融合,深化司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促進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在更高層次實現司法公正與司法效率的統(tǒng)一,更好發(fā)揮司法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最后一道防線的作用。
新時代新征程上,人民法院要真學真信篤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持和發(fā)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鞏固提升中國特色一站式多元糾紛解決機制建設成果,努力創(chuàng)造更高水平的社會主義司法文明,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提供有力司法服務,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周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