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中國正進入流動時代。2011年,全國流動人口達到2.3億人,占總人口的17%,即每6名中國人中就有1人是流動人口。未來20年,還將有3億農村人口進入城鎮(zhèn)。
如何讓這支龐大的流動隊伍同享市民待遇?加強流動人口管理服務存在哪些難題?
4月13日,全國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會議在江西南昌召開。流動人口的計生服務問題,再次引發(fā)人們的關注。
一問:信息難摸清嗎?
流動性大、信息不透明,是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面臨的首要難題。如今,遷移于960萬平方公里國土上的兩億多人,他們從哪里來,到哪里去?從事什么工作?家庭什么結構?懷揣什么需求?諸多“個人私密”,誰來摸清?怎樣摸清?
在我國對人口計生管理末梢的設計中,全國6萬多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都設有人口計生辦公室,平均每個鄉(xiāng)鎮(zhèn)有6人左右,每個街道有3人左右。散落到每個社區(qū),也有1人。
人口計生網絡這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公共服務優(yōu)勢,為統計流動人口信息提供了便利。2009年以來,人口計生系統著力打造全員流動人口信息平臺,摸查流動人口“家底”。
“除了全盤接收公安部門統計的居民信息外,我們建立了以社區(qū)為基礎的實有人口信息及時采集和更新機制。”江西省人口計生委宣傳處處長李先春說,社區(qū)流管員定期入戶采集信息,做好流入、流出人口的登記建檔等工作,報街道計生辦錄入全省全員人口信息庫,并與國家數據庫信息實時互通。
“目前,國家、省兩級的全員流動人口數據庫基本建立,初步實現了全國范圍內流動人口信息的動態(tài)管理。”全國人口計生委主任王俠介紹。
依托這張信息網,國家人口計生委啟動流動人口生存發(fā)展狀況動態(tài)監(jiān)測調查,開展人口流動遷移和城鎮(zhèn)化系列研究,連續(xù)兩年發(fā)布《中國流動人口發(fā)展報告》,為各級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依據。
二問:服務難均等嗎?
隨著新生代流動人口逐步成為主體,舉家遷移和在流入地長期居留趨勢明顯,他們對就業(yè)、住房、社保、教育、健康等需求日益增長,維權意識顯著增強。
如何滿足2億多流動人口均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務的需求,也成為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
2009年開始,國家人口計生委聯合中央綜治辦、財政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全國49個城市開展推進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試點工作,提升流動人口免費服務和工作保障能力。
各地以人口計生服務“市民待遇”為抓手,推進流動人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江蘇無錫市打破二元化人口管理模式,將外來務工人員納入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實行與戶籍人口同宣傳、同服務、同管理。“新無錫人”不但享受職業(yè)培訓和公共就業(yè)服務,而且其子女也與戶籍人口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享受免費預防接種、計生服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