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想從烏克蘭危機中得到什么?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曹然
發(fā)于2022.2.21總第1032期《中國新聞周刊》
1990年,蘇聯(lián)經(jīng)歷了20年來最溫暖的2月。在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烏克蘭,以往在4月才會解凍的荒原與湖沼2月底就破冰了。抵達莫斯科的時任美國國務卿貝克將此視為好兆頭。他將和時任蘇聯(lián)最高領導人戈爾巴喬夫確認東歐劇變之后的歐亞大陸的安全格局。
32年后,歐洲再次迎來暖冬,烏克蘭東南部頓巴斯地區(qū)的江河湖澤將在2022年2月底、3月初解凍。這一次,華盛頓將氣候變化視為俄羅斯的“進攻信號”。不論克里姆林宮如何否認,美國陸軍分析人士都強調(diào):解凍時間提前意味著適宜機械化部隊大規(guī)模部署和行動的“窗口期”即將結束,俄羅斯會在2月之內(nèi)對烏克蘭領土發(fā)動大規(guī)模軍事“侵略”。
爭議焦點很快追溯到1990年2月。俄方稱,當年貝克向戈爾巴喬夫口頭承諾,北約不會擴展到俄羅斯近鄰,如今北約有意接納烏克蘭成為新成員違背了承諾,雙方應該簽署一個明文規(guī)定“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的安全協(xié)議。拜登政府則表示,任何歐洲國家都有加入北約的自由,美俄(蘇)之間的“安全共識”不包括這個問題,莫斯科不應以此為由對烏克蘭進行軍事威懾,否則將付出“前所未有的代價”。
微妙的是,美國的歐洲盟友們沒有展現(xiàn)出和華盛頓一致的態(tài)度。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和德國總理朔爾茨更期待通過德、法、俄、烏四方會談的“諾曼底模式”和平解決爭端,并提倡對俄羅斯給予一定讓步。
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則一直表示,盡管他認為俄羅斯在威脅烏克蘭,但白宮的朋友“夸大了即將發(fā)動襲擊的可能性”。一些烏克蘭分析人士私下對媒體表示,拜登渲染俄羅斯的戰(zhàn)爭威脅可能是“美國信息戰(zhàn)的一部分”。美歐之間越來越多的公開分歧展現(xiàn)出,真正的危機在軍事活動之外。
美國國務院前助理國務卿約瑟夫·德托馬斯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烏克蘭問題被美國視為美俄“戰(zhàn)略穩(wěn)定”的一部分,其背后反映出白宮希望持續(xù)強化遏制俄羅斯的北約體系。但與此同時,歐洲和俄羅斯則更期待一個超乎舊有北約體系之上的歐洲多邊安全體系。
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斯蒂芬·布萊恩坦言,如果只談論烏克蘭危機本身,解決問題并不難:北約接納新成員需要全體成員國投票同意。在保持北約“自由加入”條款的前提下,只要由德國、法國或任何北約成員國領導人向普京承諾“不會投票支持烏克蘭加入”即可。但真正困難的是:西方和俄羅斯、歐洲和美國之間、美國國內(nèi)不同政治力量的互信進一步降低,美國主導下的北約體系和歐洲更傾向的多邊機制互不兼容,新的歐洲安全秩序到底該如何建立?
重塑歐洲安全秩序的“機遇期”?
“我們沒有撤軍計劃?!?022年2月8日,在俄羅斯、法國、德國都明確釋放出談判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信號后,美國現(xiàn)任陸軍部長克里斯汀·沃姆斯在一次公開活動中表示,美軍不會因近期烏克蘭局勢緩和而減慢向歐洲增兵的步伐,即使俄方人士表示俄軍可以部分撤離俄烏邊境。
當天,被沃姆斯稱為“最高等級預備隊”的美軍第82空降師3000多名官兵正從美國本土前往波蘭,這也是前南斯拉夫內(nèi)戰(zhàn)結束20多年來該部隊首次成建制在歐洲大陸執(zhí)行任務。此前,超過8500名美軍士兵已經(jīng)進駐德國、波蘭等北約成員國的軍事基地。
美方官員再三確認:烏克蘭并非北約成員國,所以這些部隊不會被用于直接保衛(wèi)烏克蘭。一份由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和情報委員會前高官撰寫的情報簡報也指出,這些靠前部署的部隊面對俄軍全面、立體化的軍事部署,“沒有真正的軍事價值,在沖突中幾乎無法使用”。與此同時,有美國智庫測算,這些調(diào)動或將涉及上百億美元的軍費支出。
拜登政府批準一系列軍事部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拜登需要一個重塑美國主導的歐洲安全秩序的機遇期。”一位接近美國國務院的分析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他個人認為,拜登“最成功的一點”是:雖然歐洲國家對烏克蘭加入北約并無強烈意愿,但拜登成功使歐洲領導人們相信烏克蘭危機是“全歐洲的安全危機”,并讓他們認為北約必須作出反應,從而“極大地增強了美國在歐洲的實力存在”。
烏克蘭危機于2014年萌發(fā)前,美國的多數(shù)歐洲盟友并不支持烏克蘭加入北約。布萊恩承認,從現(xiàn)實主義的角度說,北約向烏克蘭擴張對歐洲安全體系是“致命打擊”,因為“最簡單的軍事實際是:越擴大聯(lián)盟,就越難以保衛(wèi)聯(lián)盟”。一旦局部沖突爆發(fā),北約不能真的為烏克蘭或任何臨近俄羅斯的成員國提供足夠的防御保護,只會將歐盟國家和俄羅斯拖入非戰(zhàn)爭形態(tài)的僵局,并迫使歐盟各國走向美俄式的對抗關系。
更本質(zhì)的是,美俄關于烏克蘭能否加入北約的矛盾,始于1990年美蘇關于在東歐劇變后重塑歐洲安全秩序的談判。彼時,今天的歐盟主要大國還處于“被支配”地位。當美國國務卿貝克前往莫斯科說服戈爾巴喬夫支持德國加入北約時,貝克的理由是:“你是想要一個獨立于西方(美國)、中立但強大的德國,還是一個加入北約、但只能在此限度之內(nèi)活動的德國?”
拜登能“抓住機遇”也受益于美國長期的北約戰(zhàn)略。隨著華盛頓將重心轉向反恐戰(zhàn)爭、歐盟倡導戰(zhàn)略自主,跨大西洋關系在2000年后一度呈現(xiàn)出更平衡的趨勢。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歐洲各國大規(guī)模降低安全開支,美國在北約體系的主導地位持續(xù)上升。
2008年到2020年間,美國軍費開支從 6560 億美元增加到 7780 億美元,歐盟27國和英國的軍費總開支則從3030億美元下降到2920億美元。美國在新國防技術上的支出是所有歐盟成員國總和的七倍多。至于“歐洲戰(zhàn)略自主”的建設,因為各國意愿不一,實際落實的資金迄今為止不到計劃的三分之一。
然而,對于追求“戰(zhàn)略自主”的歐洲而言,情況并不樂觀。
歐洲外交事務委員會研究主任夏皮羅指出,對歐洲主要政府來說,這一次烏克蘭危機正發(fā)生在“特別不合時宜的時刻”:英國首相約翰遜的注意力集中于國內(nèi)政治議程,且脫歐后的英國在外交和安全政策上更倒向美國;法國正逢大選年;德國新政府在外交政策上還處于分裂中。在此背景下,“歐洲幾乎將俄烏危機‘外包’給了美國”。
2022年1月19日,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歐洲議會演講時再次重申以歐洲為主體的安全觀。他說,面對烏克蘭危機,歐洲亟須建立自己的集體安全秩序、“集體制定我們自己的要求”,而這意味著由歐洲國家而非美國與俄羅斯直接對話。
“多年來,我一直倡導這種對話,這不是可有可無的,因為歷史和地理條件決定了我們和俄羅斯不可分割?!瘪R克龍?zhí)貏e強調(diào),當前的歐洲安全秩序,并非是拜登政府定義下的“對抗俄羅斯”的北約東擴,而是“我們(西方)和俄羅斯共同建立的一種秩序”。
與馬克龍相似,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和新總理朔爾茨都追求“歐洲戰(zhàn)略自主”,瑞典、芬蘭等歐盟國家拒不加入北約,并在馬克龍表態(tài)后表示“與法國立場接近”。而另一方面,無論是“制裁盟友”的特朗普還是“重返歐洲”的拜登,歷屆美國政府都無法接受一個“更加獨立的歐洲”。
前述接近美國國務院的分析人士指出,因為歐洲主要國家在戰(zhàn)略自主上存在根本滯后,拜登成功抓住“烏克蘭危機”大大加強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從而在不違反和俄羅斯的總體安全承諾的情況下,微妙地迫使歐洲各國與俄羅斯?jié)u行漸遠。
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布萊恩舉例認為,這其中較長遠的影響是增加導彈部隊和導彈發(fā)射井的部署。2021年8月開始,美軍以應對烏克蘭危機的名義宣布在德國新部署一支陸軍特遣部隊,裝備此前一直被歐洲盟友拒絕部署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如今,美軍還計劃恢復一個已經(jīng)解散的炮兵司令部,該部隊在冷戰(zhàn)期間專門負責控制部署在西德、指向蘇東地區(qū)的中程彈道導彈。
布萊恩指出,這些導彈部隊和裝備以“防衛(wèi)性”名義部署,表面上符合北約和俄羅斯的“安全共識”,但事實上發(fā)射載具可以適配進攻性的巡航導彈,俄方因此認定這是重大安全威脅。這將成為未來歐洲與俄羅斯關系的一大隱憂。
前述接近美國國務院的分析人士表示,拜登政府確實擔心專注歐洲安全事務將分散對印太地區(qū)和“遏制中國”的關注,但美國戰(zhàn)略重心轉向印太的前提是擁有穩(wěn)固的“美俄戰(zhàn)略穩(wěn)定關系”,并保證歐洲盟友可以承擔起維持安全體系的責任。但“獨立的歐洲”顯然刺破了“戰(zhàn)略穩(wěn)定”的“底線”。
拜登政府被美國國內(nèi)議程影響
《政客》雜志的最新民調(diào)顯示,48%的美國民眾支持政府向烏克蘭和東歐地區(qū)增兵,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要求北約接納烏克蘭,近三分之二的選民呼吁拜登政府及時對俄羅斯施加更多制裁。而當華盛頓談論更進一步的對俄政策選擇時,歐洲盟友又束縛了拜登的手腳。
2021年6月到11月間,拜登多次前往歐洲協(xié)調(diào)主要盟友對俄羅斯和中國形成“統(tǒng)一戰(zhàn)線”,無果而終。美國媒體后來披露,德國、法國、意大利等國領導人字斟句酌,不愿觸及俄歐關系的底線,往往將確定共同文件的會議拖到深夜。烏克蘭局勢惡化后,民主黨和共和黨內(nèi)都有人指責拜登因受盟友牽制,未能在2021年烏克蘭新一輪危機出現(xiàn)苗頭時將其迅速“扼殺”。
美國未來擬對俄羅斯采取的制裁同樣受到各方面的掣肘。據(jù)美國媒體報道,最初,華盛頓曾考慮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時對俄羅斯主要銀行實施全面制裁,并對向俄羅斯出口的技術實施全面控制。但后來,拜登政府似乎將擬制裁范圍縮小到幾位俄羅斯商界領袖和政府官員。
分析認為,這是拜登政府為了避免歐洲國家對美國制裁的擔憂,以盡可能不影響俄歐之間的經(jīng)濟往來,并保障占歐洲總用氣量約四成的俄羅斯天然氣供應。但批評聲音指責,美國政府在過去的12年對俄羅斯實施過850多項制裁,拜登就烏克蘭局勢對俄羅斯實施25項新制裁,卻都因為顧慮盟友關系而未能發(fā)揮效用。
2022年2月7日,和德國總理朔爾茨會晤后,拜登在聯(lián)合記者會上向媒體承諾,一旦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德國和俄羅斯合作的“北溪二號”能源管道項目將被終止。“我向你保證,我們將能夠做到這一點。”拜登說。
對此,德國總理朔爾茨沒有反駁。但隨后,他回避了所有讓他給出同樣承諾的問題,并暗示自己并無意愿和拜登采取統(tǒng)一的態(tài)度和政策。
和1990年的歐洲安全秩序談判不同,今天,歐洲國家不再是被動的旁觀者。由白宮高級安全和情報官員們撰寫的簡報已經(jīng)指出,歐洲精英們并不認為俄羅斯是當前歐洲不穩(wěn)定的唯一來源,因而越來越表現(xiàn)出與華盛頓對立的姿態(tài)。拜登和朔爾茨的記者會結束后,有德國媒體寫道,朔爾茨非對抗的表態(tài)是一種“美國人難以理解的外交語言”。作為“回應”,一份莫名泄露的德國外交文件警告道,華盛頓越來越多的政客將德國稱為“不可靠的伙伴”。
“對拜登而言,最重要的是,機遇期不是單向的?!鼻笆龇治鋈耸勘硎?,華盛頓現(xiàn)在有聲音認為,俄羅斯也在利用后默克爾時代歐洲領導力的真空時期,推動歐洲安全秩序更加獨立。
科爾圖諾夫表示,當前俄羅斯確實支持就歐洲安全體系進行更廣泛的多邊安全對話,其涉及國家甚至不僅包括俄羅斯、烏克蘭、北約各國,還應該覆蓋白俄羅斯等“其他受到影響的鄰國”。
“西方國家對和俄羅斯打交道有很多偏見和保留,沒有信任。也許基于一個更多邊的機制更容易讓大家合作?!笨茽枅D諾夫說,“是的,這意味著我們要進行更多的平衡。但即使不喜歡盧卡申科(白俄羅斯領導人),你也不能排除這些‘不喜歡’的國家而建立一個真正的全歐洲安全秩序。”
但拜登政府并不將此視為可以考慮的選項。美國駐北約大使史密斯近日公開表示“讓幾十個人討論晚餐吃什么已經(jīng)夠難的了”。德托馬斯對《中國新聞周刊》介紹,從美國的角度看,現(xiàn)在“俄羅斯不是可信的伙伴,但也無法和美國進行戰(zhàn)略競爭,所以美國的目標是希望他們不要進行將雙方拖入戰(zhàn)爭的冒險行為,而北約是對俄羅斯最有效的威懾結構?!?/p>
短期內(nèi),對拜登政策影響更大的是國內(nèi)政治議程。圍繞烏克蘭危機的博弈已經(jīng)成為2022年中期選舉的關鍵一役。共和黨人力主國會應該在俄羅斯“入侵”之前先通過一項制裁法案以“阻止侵略”,而非民主黨人和歐洲盟友主張的“事后制裁”。另一個爭議問題是如共和黨要求的直接實施“最具破壞性”的制裁,還是如民主黨和歐洲方面的要求設置分階段方案,根據(jù)形勢發(fā)展適用不同的制裁。
國會共和黨人資深法律顧問西爾弗伯格指出,這些爭議背后其實呈現(xiàn)出國會權力和總統(tǒng)權力之爭。為追求制裁類法案的靈活性,歷屆美國政府的制裁法案多為總統(tǒng)留出最終決定權。但共和黨人如今主張,由于拜登政府“浪費”了2021年遏制俄羅斯的機會,未來的制裁法案不應給予總統(tǒng)以否決權。
考慮到分析人士多認為共和黨會在2022年中期選舉中奪得國會的一個院或全部兩院,烏克蘭危機相關法案的博弈,事實上指向拜登后兩年執(zhí)政期與共和黨國會的關系。在此背景下,同意或默許一個比北約更多元的歐洲安全機制產(chǎn)生,并不是拜登準備考慮的選項。
《中國新聞周刊》2022年第6期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jīng)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