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印度文明作為世界五大文明之一,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然而,一名年輕的美國考古學家史蒂夫·法瑪宣布的新發(fā)現(xiàn)糾正了100多年來的一個學術定論——在他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語言學家、考古學家都開始相信:4000年之前的古印度人還沒有文字,因而也不能跟同時代的古埃及人和美索不達米亞人相提并論。
這一發(fā)現(xiàn)在學術界,以及在西方科學家與印度民族主義者之間,都引發(fā)了不小的爭議。但是此發(fā)現(xiàn)也贏得了部分印度學者的支持。他們強調(diào),現(xiàn)在該重新審視這個覆蓋了今天的巴基斯坦、印度和阿富汗的廣闊地區(qū),充滿了難解之謎的當時的地球上的超級文明社會了。
最近130多年來,古印度文明一直吸引著眾多的研究者,并讓他們困惑不已。在巴哈拉古城中,人們發(fā)現(xiàn)了錯綜復雜又設備完善的排水系統(tǒng)和許多巨大水井,卻沒有見到美侖美奐的建筑物。而最吸引大家眼球的是大批石制印章、陶器、碑文等文物上的神秘的象征性符號。然而由于難以破譯這些神秘的古印度符號,無數(shù)次的努力都無功而返。古印度文明究竟擁有怎樣的語言系統(tǒng)?是和今日印度南方語言相像的達羅毗荼語,還是跟印度北方的吠陀語更有相似之處?這樣的話題至今仍然十分熱門。
如今,史蒂夫·法瑪和他的同事們(其中一位是來自哈佛大學的語言學家麥克·維特,另一位則是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計算機理論家理查德·斯伯特),以及另外兩名印度學者,都論證說這些圖文符號其實根本不是什么文字,而或許只是某些宗教政治的象征性符號。他們還提出:這些符號可能與歐洲中古時期的紋章學、耶穌受難的十字架,或者史前人們使用的一些魔法象征物大同小異。
他們提出的理論很快就引起了印度學研究界的嚴重分裂。一些德高望重的考古學家和語言學家公開表示了他們的否定意見。曾指導過巴基斯坦巴哈拉遺址挖掘工作的美國威斯康辛州大學考古學家馬克·肯約爾,就表示“難以茍同”。來自芬蘭赫爾辛基大學,有幾十年研究破解這類符號經(jīng)驗的語言學家阿斯克·帕巴拉認為,這些圖文符號屬于已十分成熟的系統(tǒng),并且還是一種表音性質(zhì)的文字。與此同時,史蒂夫·法瑪認定的“印度文明的黎明時期沒有文字”的觀點也冒犯了許多印度民族主義者。直到在哈佛大學召開的2002年年會上人們對他的觀點才有所轉(zhuǎn)變。
那么,古印度文字究竟是否存在?自19世紀70年代考古學家就已經(jīng)通過各種手段挖掘出了4000多個刻有符號的石碑。他們發(fā)現(xiàn)早期的符號出現(xiàn)于公元前3200年,那正是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古埃及和伊拉克形成的時期。在公元前2800年之前,這種圖文符號就得到了充分發(fā)展,并廣泛出現(xiàn)在人們生活之中。而它的鼎盛時期則出現(xiàn)在公元前2400年前后。據(jù)悉,其中一些符號非常抽象,而另一些又表現(xiàn)出具有明顯的象形文字的特征。例如,這些符號中有像魚的,也有像瓶子的,而像瓶子的這個圖文就具有多達10種的象征意義。在美索不達米亞地區(qū),類似的圖文通常出現(xiàn)在土制的石碑或者印章上,而且在印章上除了有這些符號外,還刻有一些動物或植物的圖形。不過大約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這些圖文的使用開始減少,直到公元前1700年古印度文明消失時它們也隨之灰飛煙滅。然而奇怪的是,考古學家們竟然是在垃圾堆的遺址,而不是古墓或主要的生活區(qū)發(fā)現(xiàn)它們的。難道它們就像過期的信用卡一樣被人們隨手丟棄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