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張 昆)國慶假期,去洛陽探親,應親友之邀,去了一趟天池山。豫西的靈山秀水、史跡傳說,令我難以忘懷,遂憶錄如下。
天池山分飛來石、天池、玉女溪、二郎溝、韓王墓5個景區(qū)。去飛來石景區(qū),中心服務區(qū)配有專人專車往返,因有“上山容易下山難”之說,故決定徒步登山,乘車返回。登山路徑,一為順公路盤山而行,一為沿一條小河逆流而上。過了“虹橋臥波”,河邊有座木牌坊,頂書“曲徑通幽”4個紅色大字。牌坊里,一條寬約一米的小路依山傍水,隱于叢林之下,大家不約而同地走進了“曲徑通幽”之門。
沿河而上之路,彎彎曲曲,時而左岸,時而右岸。河上往來,因地而異,或列石,或搭雙木,或石拱橋,不一而足。曲徑垂柳修竹夾道,灌木花草掩水。沿途借勢置景,以景造勢增奇,小橋跨澗,茅屋揚幡,亭臺添秀。小河之水,亦因地域環(huán)境而變化,時兒靜臥潭中,時兒平穩(wěn)暢流,時兒氣喘飛瀉,時兒旋轉(zhuǎn)留戀……因貪觀景獵奇,不覺中已耗時70分鐘。小河越來越窄,小徑愈走愈陡,沒了水聲,沒了鳥語,周圍一片寂靜。走著走著,一面陡壁攔住了去路。又行里許,即到了飛來石景區(qū)。
飛來石景區(qū)群聚著陰陽石、飛來石、偉人仰臥、公心石、石鷹峰和三星峰等景觀。其中“飛來石”令人驚心動魄,“偉人仰臥”使人敬仰聯(lián)想,“公心峰”讓人嘆為觀止。“飛來石”懸于半壁石山之尖頂,其形如鼓,重超百噸,高約5米,周直徑達9米,與基座接觸點不足3米,大有狂風掀滾之勢。以其巨大、定位來看,絕非人工所為,真乃飛來之石也。走近,下有鋼架支撐鋼板鋪就之路,步入懸空鋼板之上,伸手可觸飛來石底部,讓人提心吊膽,頓生杞人之憂。“偉人仰臥”由石山頂部大小不同的4塊巨石組成,較小之石狀如人頭,其側(cè)小塊微凹處似耳。緊挨頭狀石的兩塊連體大石,如人之胸部和腹部。另一塊頗似人心之石,則臥于腹部石頭之上。遠處綠色山坡之上,兩組暴露的白崖石,天然組成了“公”“心”二字。而讓人叫絕的是“公”“心”兩字恰好成為了“偉人仰臥”之石的背景。
午餐后,又徒步游天池。沿途景觀頗多,跨“蟹瀑雙蝶”北望“上天龍”,進入“玉女溪”觀看“藏兵洞”,行至“寶箱潭”俯視“鯉魚戀水”,登上“天門”在北溝服務區(qū)稍作休息后,再過“遇仙橋”和“天池五疊飛瀑”,即到了“天池”。
“天池”系臥于群山上部的天然湖,呈長方形,面積近百畝,群峰環(huán)繞,林木叢生,奇石小亭間雜。雨水和峰巒間的小溪,成為池水之源。入池之水,姿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有的順小河嘩嘩地奔跑,有的依山巖叮咚叮咚地跳躍,有的沿小溪淙淙地彈唱,有的從草叢或亂石間潛行……當它們匯入天池之后,立即換上綠得發(fā)亮的睡衣,靜靜地躺在天池之中,使藍天白云自照,讓青山花木留影,任紅日明月窺視,由飛禽走獸暢飲。天池泄水處,形成了高低不同的“五疊飛瀑”,水似白練,或切石、或騰空、或噴濺,飛流直下,演奏出流水擊物的奇特曲調(diào),使人心潮澎湃,浮想聯(lián)翩。
天池左側(cè),是一片數(shù)十畝的森林氧吧,由高大的油松、落葉松、蔥蘢的翠柏、筆直的水杉和樺木、楓樹組成了綠色長廊。
走入林海,頓覺清風迎石,一股股濕潤、清新、馨香的氣息撲鼻而來,滲入肺腑,使人精神振奮,一路爬山的疲勞一掃而光。
返回時,煙雨濛濛,對韓王墓景區(qū)的青石峽、一線天等景觀,皆匆匆而過,未能究根問底,是為天池山一游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