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馬移民小區(qū)
清油河鎮(zhèn)全景
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文/圖 本報記者 劉少鴻 唐淑君 左 京)史料記載,隨著朝代更替商于古道也幾經(jīng)改建。唐貞觀七年(公元634年),商州人民曾在刺使李西華指導下,沿著丹江河谷北側開辟出一條新路,依著懸?guī)r,在茂密的森林中穿行。詩人李商隱還就此賦詩《商于新開路》,盛贊這項偉大的工程:“六百商于路,崎嶇古共聞。蜂房春欲暮,虎阱日初昏。路向泉間辨,人從樹杪分。更誰開捷徑,速擬上青云。”唐增設修繕了一批驛站,青云與層峰兩驛便在其中。青云驛多說位于商南縣清油河鎮(zhèn)境內(nèi),少有爭議;但關于層峰驛的舊址,眾說紛紜,有說位于現(xiàn)今丹鳳縣鐵峪鋪,有說位于商南縣城西皂角鋪,也有說大抵位于現(xiàn)今商南縣城,但具體地址少史料可考。由于這兩座古驛站都與商南有不解之緣,歷史故事絲縷相連,當下風土人情一致,因此古道之行索性將兩者一同尋覓,訪古也探今,找尋古道在商南的一片蹤跡。
清油河與賣油郎
青云驛修繕設立于唐朝,但其所在地清油河名聲大噪?yún)s是在宋朝。清油河的名字已有一千多年了,清油河街的歷史,更加久遠而無籍可考。但多年來最令當?shù)厝私蚪驑返馈⒖诙鄠鞯?,便是宋代開國元勛鄭子明還是賣油郎時同趙匡胤、柴榮三結義,又與陶三春不打不成交喜結連理的故事。
鄭子明自小父母雙亡,十多歲時只身來此,以打油賣油為生。據(jù)傳,鄭子明雖臉黑似漆,卻生得身材魁偉、力大無窮、性格豪爽,他為人厚道、直率、好打抱不平。起先,他擔油出賣,總是順清油河而上,要送到洛南縣境內(nèi)的黃家村集市,來回三百余里,他一根鐵扁擔挑著二百多斤重的兩只大油簍,竟兩天一趟。雖然他手腳勤快,打出的油又清香明亮質量極好,但在清油河打油期間他在生意場上卻屢遭厄運,命苦不濟。遇到趙匡胤他的命運發(fā)生了轉折。傳說,宋太祖趙匡胤在京都汴梁大鬧勾欄院后出逃避難,先去隨州投靠父親的好友董宗本,時逢董已出征關西,剛好姑父也在關西任職,他就從隨州經(jīng)商于之地前往關西。在武關古道途中,遇見推車去關中販賣雨傘的柴榮,二人便結拜同行。途經(jīng)陡嶺關時,遭遇山大王董龍、董虎劫持,兩廂廝殺了起來,董氏兄弟邊戰(zhàn)邊退,將匡胤誘致九巖寨和羊角寨下的九曲十八彎中,匡胤被伏寇圍困。正在危難當頭,適值鄭子明在河中洗油簍,不慎油簍被水沖走,鄭子明脫下衣服,僅緹一兜肚,下水追撈油簍,直追到月亮灣。但見九曲十八盤里塵土飛揚,只聽得殺聲震天,他便順手從河邊拔起一棵棗樹,橫掃直沖殺進重圍,打敗了寇匪,救出了匡胤。隨又一同前去陡嶺關見柴榮,時值柴榮推傘車退至黃土坡躲歇,三人見面甚為慶幸,即歃盟結義為八拜弟兄。
鄭子明與陶三春的故事是以打斗開始,卻以歡喜結局。話說清油河有一陶家莊,莊主名叫陶洪,膝下有一獨生女兒,名喚陶三春。一日鄭子明口渴入陶家瓜園摘瓜,被陶三春當成偷瓜賊,引發(fā)爭執(zhí)。三春從小隨父學兵法、習騎射,精通十八般武藝,鄭子明雖然力氣大,但拳腳工夫根本不敵三春。何況根本就沒心理準備,不提防挨了三春幾鐵拳,沒戰(zhàn)幾個回合,就被三春反背摁倒在地,動彈不得。三春命下人將鄭子明用杠子抬回莊,待爹爹回來發(fā)落。誰知回到莊里,趙匡胤剛好在陶洪處做客。一番解釋誤會解開,趙匡胤有心保媒,陶氏父女滿意,應下親事。后柴榮登基當了后周皇帝,封匡胤為南宋王、鄭子明為汝南王,遂為鄭子明和三春完了婚。京劇《打瓜園》便是根據(jù)這段故事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