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自古以來就是溝通贛、湘、閩、粵的江南重鎮(zhèn),宋、元、明、清時期,這里“商賈如云,貨物如雨”。贛州城區(qū)三面環(huán)水,宋代時期在章、貢兩河上先后建造了東河、西河、南河三座浮橋以溝通城鄉(xiāng)。新中國成立以后,西河、南河浮橋因修建公路大橋而被拆除,只有建春門浮橋作為全國有名的歷史文化景觀而特意保存了下來。我和友人行走在贛州古浮橋上,感受著別樣的風(fēng)情。
從建春門出去,古浮橋橫臥于貢江寬闊的江面之上,它始建于南宋干道年間,構(gòu)造模式是每三只舢板為一組,于舢板上架梁,梁上再鋪木板,然后用纜繩連接成橋。如血的殘陽下,古浮橋那古樸的身姿,偉岸的氣勢,強(qiáng)烈地沖擊著我們的視覺。這座古浮橋長400米,由100多只舢板組成,共有30多節(jié),如一條巨龍蜿蜒在江水之中。有水環(huán)繞的城市當(dāng)然離不開橋,但不同的橋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同的,走在鋪展開的古浮橋上,感覺微微有些晃動,而且隨著步伐的節(jié)奏,覺得腳下有種舞蹈般的跳躍。在浮橋上漫步讓人充滿了遐想,那是一種身體長久靜止后獲得的自由放松,讓人莫名地感到—種異樣的輕松和愉悅。
我們踏上古浮橋時,已經(jīng)是暮色四合,月亮從浮橋的上空灑下銀色的光輝,均勻地播灑在貢河上,月色下的江水如軟緞般滑潤,讓入禁不住心旌搖蕩。橋上散步的市民很多,卻沒有鬧市中車水馬龍的喧囂和人們行色匆匆的緊迫。橋上是悠閑的紅男綠女,橋板下的舢板船頭上,幾乎坐滿了一對對的年輕人,窄窄的船頭極適合情投意合的情人相偎細(xì)語。月光如水一樣傾瀉,一切便籠罩在靜謐的朦朧之中。遠(yuǎn)處的山,江邊的樹,都成了纏綿的剪影,處處氤氳著詩情畫意,浮橋遠(yuǎn)處的燈火深處,遙遙傳來隱約的歌聲,是鳳凰傳奇的《荷塘月色》:“剪一段時光緩緩流淌,流進(jìn)了月色中微微蕩漾,彈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麗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漫步古浮橋成了贛州市民很詩意的休閑方式,現(xiàn)在,橋的通行功能退為其次,而休閑的作用被大大提升了,這可能是造橋者當(dāng)初不曾想到的吧?
古浮橋下是浩浩的江水。贛州頗有詩名,多少文人墨客在這里寄情吟唱,似乎都與江水有關(guān),最有名的當(dāng)屬辛棄疾的詩句“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多少江水流走了,浮橋還留在這里。有這座浮橋的贛州,真讓人羨慕,它連接著贛州的過去與現(xiàn)在,銘刻著贛州相依相守的記憶。夜色愈濃,江上起霧了,不知不覺中,霧色就鋪到了浮橋上,今夜若有夢,我依然會在古浮橋上漫步……(商洛日報 作者 于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