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將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量子通信網
——對話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
■趙金龍、王曉亮、中國軍網記者 鄒維榮
潘建偉
[人物小傳]
潘建偉,男,1970年3月生 ,浙江省東陽市人,原籍浙江省磐安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九三學社第十二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他41 歲當選“最年輕院士”,42 歲獲得國際量子通信大獎,45 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他帶領團隊取得的成果9 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1 次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亮點”,3 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3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
8月16日凌晨,我國成功發(fā)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并在世界上首次實現(xiàn)衛(wèi)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世界上第一封絕對不會被截、被破、被復制的密信將要誕生。發(fā)射前夕,記者在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見到了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并就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機等相關前沿科技問題對他進行了采訪。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密信將不再是神話
“傳統(tǒng)的通信加密和傳輸安全,都是依賴于復雜的算法?!迸私▊ソ榻B,傳統(tǒng)的加密手段,都是依賴所謂的計算復雜度。但是隨著計算能力的增加,在某種程度上肯定是會被破解的。量子通信利用基于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利用微光世界的最小單元,在原理上將實現(xiàn)不會被破解的奇跡。
在接受采訪時,潘建偉形象地向記者比喻,量子通信的基本特征就是利用微光世界的最小單元,比如15w燈泡,每秒都會發(fā)射一些能量,如果用放大鏡來看它是由小顆粒組成,大概每秒鐘可以釋放百億個小顆粒,如果在量子通信中將這種小顆粒用來做信號,就不能被分割成半個的小顆粒,就像水分子一樣,不能分成1/2個水分子。
“如果有人在偷聽,要么就是把光子拿走了,要么就是有人在拍照復制,不管怎樣都會對狀態(tài)產生影響。”潘院士介紹,與傳統(tǒng)計算相比即便是再高級的保密通信,只要是通過當前的電話線、無線電、光纖等通信設施,都會面臨被破譯和竊聽的可能。在計算能力兇猛的量子計算機面前,傳統(tǒng)傳輸?shù)拿芗?,就像在裸奔一樣?/p>
量子通信正向廣域網推進 “京滬干線”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
據(jù)新華社此前的解讀,8月,我國將發(fā)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wèi)星,而科學實驗的目標,就是最終打造一張?zhí)斓匾惑w化的量子通信網。
潘建偉告訴記者,十二五期間,他們在國家的支持下做了很多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比較好的進展。目前已經初步在城域網上有一些很好的運用,將來慢慢地做到向廣域網推進。
據(jù)了解,在衛(wèi)星成功進行多項實驗后,天地一體化量子科學實驗系統(tǒng)將投入正式運行。而預計今年下半年交付的“京滬干線”大尺度光纖量子通信骨干網工程,就是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實際運用。
這一工程將構建千公里級高可信、可擴展、軍民融合的廣域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建成大尺度量子通信技術驗證、應用研究和應用示范平臺。結合量子衛(wèi)星和京滬干線,將初步構建我國天地一體化的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據(jù)了解,我國還將陸續(xù)發(fā)射多顆量子衛(wèi)星,力爭在2030年前后率先建成全球化的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這張網絡是由一連串環(huán)繞全球、相互糾纏的粒子組成的。這樣的網絡,能讓人們安全地共享密鑰,并且可以確鑿無疑地發(fā)現(xiàn)竊聽企圖。
主動控制微觀世界 專用量子計算機有望在10年內面世
有觀點認為量子計算將在30年內帶來像歐洲工業(yè)革命一樣的巨變,對此潘建偉表示,目前,歐洲、美國的同事都認為,第二次量子革命即將到來,除了通信可以比較好的改善信息安全和互聯(lián)網安全外,量子計算也受到普遍的關注,尤其是隨著大數(shù)據(jù)的到來,大家對于計算能力的提高需求越來越多。
“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都是屬于量子調控技術范圍”潘建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技術的發(fā)展,他們實現(xiàn)了對單個離子抓住,控制并相互作用,主動控制微觀世界的能力正在慢慢增強。
“目前,全世界計算機的計算能力都非常弱?!迸私▊ヮA測,不到十年左右的時間,他們就能夠造出一種專用的量子計算機或者叫做量子模擬機,在某些計算能力上要比目前最快的傳統(tǒng)計算機快百億倍甚至更多。
“我們希望能夠把國內優(yōu)勢力量聚合到一起開展這一項工作?!迸私▊ヒ脖硎?,通用量子計算需要更長的時間,也許是30年甚至50年,他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不過也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領域。比如,計算最小的部件、超導的芯片、微納加工、電子學,集成、軟件、算法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