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間,江蘇廣播電視臺為“12·13”南京大屠殺死難者首個國家公祭日拍一組《國之祭》時政片,特派出兩位記者來京專門訪拍我。之所以來訪拍我,是因為他們在查閱檔案資料時發(fā)現(xiàn)最初提出這一建議案的八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是朱相遠(也就是我)。他們讓我回憶當時的想法與過程。
1978年冬天,我參加一個科技考察團,在日本訪問了一個多月。當時的日本 ,已完成了工業(yè)化進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實體。他們的經(jīng)濟成就、現(xiàn)代化城市設施、富裕生活水平,令我們感嘆、亢奮不已。我還發(fā)現(xiàn)日本民族具有強烈國家認同感,對于二戰(zhàn)中遭受原子彈襲擊的死難同胞,仍念念不忘。每年皆在廣島與長崎,舉行大規(guī)模隆重悼念儀式。國家與政府首腦,皆要參加公祭,向死難者致哀,場面感人。
可是我又想到,兩顆原子彈,對日本造成十幾萬人死亡,而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屠殺無辜軍民達上千萬,僅南京大屠殺,就達30萬人。他們年年在廣島、長崎舉行國家公祭,我們?yōu)槭裁磪s無聲無息幾十年呢?隨著時間流逝,國家逐步現(xiàn)代化,人們生活富裕化,我們的后代就會一代一代地淡忘國恥。這將會削弱民族認同感、國家歷史感,以及對未來的危機感,那將是十分危險的。
于是我想,中國也應當定個公祭日,最合適的當然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因南京作為當時中國的首都,日軍攻入那里后進行慘無人道的屠城,遠東法庭和我國法庭皆承認這是世界上一次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日本是于1937年12月1日,由其大本營下達命令:以松井石根為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立即攻占南京。當時國民政府決心死守南京,12月4日南京保衛(wèi)戰(zhàn)開始。12月10日日軍在進攻南京途中,大肆屠殺平民,兩個日軍少尉,竟然進行刀砍殺人比賽,結果野田砍殺105人,向井砍殺106人,難分勝負,就決定再比誰先殺到150人。12月12日我國守軍退入城內(nèi),城外皆失守。12月13日,日軍終于從中華門攻入城內(nèi),僅有部分守軍撤退過江。日軍開始屠城。12月17日他們耀武揚威地舉行“入城式”,但屠殺并未停止。于12月18日在南京草鞋峽,屠殺軍民57000余人,是大屠殺中死亡最多的一次。直到12月26日還在金陵大學廣場上,集體屠殺300多人。
由于南京大屠殺過程長,達40余天,筆者難以確認以哪一天為公祭日,故在提案中要求江蘇省政府,選定某一天為公祭日。而且還建議公祭時,要邀請海外包括臺灣的有關人士和日本友好人士參加。我在1978年訪日時,發(fā)現(xiàn)很多日本反戰(zhàn)人士,對這場侵略戰(zhàn)爭也深惡痛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