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農學生們在阿拉善荒漠播種固沙植物。 本報通訊員 楠農軒攝
日均徒步10公里采集標本、采摘白刺種子約200斤、鋪設灌溉水管6000平方米……記者近日從南京農業(yè)大學了解到,該校草業(yè)學院“走進生態(tài)治理,筑夢美麗中國”社會實踐團隊暑期走進內蒙阿拉善荒漠,10天時間共治理荒漠30余畝,并帶回了70個草木樣本。
阿拉善地區(qū)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風大沙多,晝夜溫差大,植被覆蓋率低。老師們將20人的實踐團隊分為播種組和栽培組,播種組的任務是開墾荒漠土地,播種混有紫花苜蓿、沙打旺、冰草、天人菊、二色補血草等多種沙漠植物的種子;栽培組的任務是栽植生命力極強的沙漠植物景天。
“剛開始的時候,大家都不熟練,種子經常扎到手,混播的種子不均勻,鏟出的土溝不直,移栽的景天沒有把莖部折短等等,后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才逐漸掌握技巧,克服了困難。”輔導員董寶瑩說,對于農業(yè)大學的學生,播種、栽培是最基本的活,同學們原本認為極簡單,親自動手后才發(fā)現,在沙漠里做這些并不容易。
白刺根系發(fā)達,稱為“沙漠中的葡萄”,果實可以入藥,防風固沙作用極好。為了實現植株擴繁,進行溫室育苗,實踐團在4天時間里共采摘白刺種子約200斤;種植好的草木需要灌溉,學生們協助工作人員進行灌溉水管的拆卸與鋪設,覆蓋面積共計6000平方米,可以灌溉約10畝的混播花系;沙漠里的天氣變化無常,學生們發(fā)揮專業(yè)特長,在溫室裝填了7000余份營養(yǎng)杯,給予種子相對穩(wěn)定的環(huán)境,縮短出苗時間,提高出苗率和治理效率……
董寶瑩介紹,此次實踐活動中學生們還采集了70個草木標本,包括梭梭、沙拐棗、花棒等20余種植物?!安杉瘶颖究梢詫Π⒗频恼w生態(tài)環(huán)境進行個大致的評估,同時也可以制作成植物標本,作為學院對內蒙古草地科植研究的范本?!彼榻B,為了采摘標本,實踐團成員在烏蘭布和沙漠每日平均行走10公里,經歷了很多以前從未遭遇過的場景,“有一次,一支小隊伍差不多5個人,在外出采集樣本時遇到了很大的沙塵暴,可以吹碎玻璃的那種大風,我們呆在室內都非常害怕,幸運的是,出去的成員并未走太遠,雖然被吹得灰頭土臉,但最終安然無恙回來了。當地地面溫度高達40多℃,為了防止曬傷,必須帽子口罩全副武裝,很多同學都中了暑?!保ㄕ劃?薛星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