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太陽系、超光速旅行、長生不老的秘奧、遠距離傳送、虛擬現實、如何打造時間機器”,這不是科幻電影的簡介,而是中國人民大學《星際旅行101——科幻中的科學》這門選修課的課程簡介。12月27日,人民大學2013-2014學年第二學期本科生選課正式開始,不少學生發(fā)現,選課表中多出了一節(jié)“科幻課”,不到兩天,這門計劃100人的課程已經有近400名學生報名。
高校選修課花樣迭出
《星際旅行》并非人民大學的原創(chuàng),在美國喬治敦大學就有一門《星際迷航》的課程,在課程描述中這樣寫道:“《星際迷航》(Star Trek)是一部充滿哲理的系列劇,學生們會觀賞《星際迷航》,閱讀哲學并仔細討論這其中的聯系,思考這樣的問題:時間旅行究竟有沒有可能?如果現實與我們的認識徹底相反會怎么樣?”
在百度百科中,這樣新奇刺激的選修課被稱為“潮課”。2011年,廣州大學新辟一門選修課“生死學”,在課上讓學生寫遺書、立遺囑、撰墓志銘。2012年,一門《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的課程也出現在中南大學的公選課科目中,通過集合柯南動漫中出現的一些化學元素,如毒素、酒、茶水、花粉等,講解化學原理。
此外,廣東金融學院開設的《愛情心理學》,教同學們怎么談戀愛,期末如能“牽手成功”就可以拿高分。南京師范大學金陵女子學院開設的《新女性必修課課程》,傳授各種女性生活中的常識,包括女性心理健康、女性與禮儀、女性倫理等,課程互動性很強。中國地質大學開設了滑翔傘課程;在北京體育大學,舞龍成了選修課;浙江林學院的滿漢全席課,每期都人滿為患……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2年度精品視頻公開課”名單中,我國各大高校課程中相繼出現了釣魚、品酒、化妝、心理咨詢、幸福生活等多門令人耳目一新的課程。相比于國內,在歐美國家,“魔法課”、“僵尸課”等“潮課”風靡已久。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還開設了“探索三國:中國經典小說與‘三國殺’桌游”的選修課,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學生修完可獲得2個學分。
“潮課”老師都有絕活
中山大學醫(yī)學院開設的公選課《哈利·波特與遺傳學》吸引了不少關注的目光。這門課是中山大學醫(yī)學院2011-2012學年第二學期開設的公選課,要求學生“對哈利·波特小說或電影感興趣”。課程將流行小說電影中的情節(jié)和深奧的遺傳學理論聯系起來,被一些網友評為“神級選修課”。開課的陳老師就自稱是個“哈迷”。中南大學的《名偵探柯南與化學探秘》,由柯南迷、該?;瘜W化工學院副教授徐海開設,結合劇中的情節(jié)還談到具體的毒藥。
2012年10月,廈門大學開設了“攀樹運動課”。這種“最新奇的爬樹課”果然受到廈大學生的歡迎,共有60名學生選了這門課程。據了解,作為攀樹運動課的授課老師,廈大體育教學部的駱騰昆老師,早在俄羅斯國立體育與旅游大學留學期間,就專門學習過爬樹運動,并參加過爬樹比賽。另外3名老師也都是精通野外生存技能的老師。
為吸引學生 “潮課”更重“潮名”
相比“潮課”,那些從課程名稱上就給學生以冷門艱深感覺的選修課因為選課人數不足而取消的窘境也就難以避免。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傳統(tǒng)課程紛紛更名改姓,變身“潮課”也就不足為奇。網民“向左向右”就說,中南大學的《哈利·波特與遺傳學》以前名為《人類遺傳學》,沒有人選修,改名后明顯受到學生的熱捧。
在外經貿大學就讀的劉同學說,自己曾經修讀過一門《世界文化欣賞》,老師教得很好,但就是沒幾個學生選修,她還建議過老師把課程名改為“印度肚皮舞的傳說”,以吸引學生。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的肖同學則說,選課的時候學生并不知道課程內容,如果聽起來就很枯燥自然不會去選,畢竟選修課上課時間大都在晚上或者周末。
如果“潮課”聽起來就很有趣,選修的學生自然會多,“我一看見‘星際旅行’就想起美劇《生活大爆炸》,里面幾個主角都是科學家,都對時間旅行感興趣,然后就很想選這門課。”肖同學說,像自己這樣“以名選課”的學生并不在少數。不過,肖同學也直言,對于這門課并沒有太大的期待,“湊湊熱鬧而已,反正上課也還是老師講學生聽,總不會真的讓學生坐上時光機器去旅行一次?!?/p>
對話
“更多的大學課程應該是枯燥的”
對話人:二十一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北青報:為什么“潮課”會引起關注?
熊丙奇:大學教育多是“規(guī)定動作”,課程總量不大,有個性的課程更是缺乏,在這種環(huán)境中,只要出現一門稍顯“另類”的課程,就會引起關注。
北青報:現在的“潮課”有何問題?
熊丙奇:在不少學生看來,一名個性教師,就應該把課程上得生動活潑,一門個性課程,就應該很好玩。這顯然把學習當成了娛樂、把老師當成了演員,但更多的課程學習應該是枯燥的。國外視頻公開課在網上很熱,但熱的就是幾門,對于一個系列的視頻課,堅持看完的人極少,這可能反映出一些上網學習者看熱鬧和好玩的心態(tài)。
從目前高?!俺闭n”的開設情況看,有迎合這種心態(tài)的趨勢,如果這成為一種“潮流”,是可以給大學課程帶來一點活力,但卻無法真正讓大學課程豐富多彩。若這類選修課形式重于內容,或娛樂性過強,科學性不足,只是為了吸引眼球而故意取出新奇的名字,終究還是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
北青報:選修課除了“變潮”,怎樣才能更有吸引力?
熊丙奇:要讓大學的課程有吸引力,應該擴大教師和學生的自主空間。用什么教材、選什么樣的教學方式都由教師自己做主,而不是“規(guī)定動作”。同時擴大選修課的比重,在國內,學生選修課比例只有不到20%,而在國外這一數字有60%。課程總量多,名目多,老師上課方式也多,就可以讓學生自由選擇,提高課程質量,出現更多符合學生個性要求的課。